春末的最后一缕暖阳熔化在天际,为木叶村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
平民学堂修葺一新的礼堂屋顶上,少年身形利落,每一次挥锤都精准而有力,仿佛敲击的不是钉子,而是某种沉闷的节拍。
他就是林羽,村里手艺最好的五金师傅,也是最神秘的年轻人。
礼堂之下,一群刚放学的孩子仰着脸,像一株株向日葵般追随着他的身影。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鼓起勇气,用最大的声音喊道:“林羽哥哥!你今天会不会讲睡前故事?”
清脆的童音穿透了“咚咚”的敲击声,林羽挥锤的手在半空中顿了顿。
他低下头,逆光的身影在孩子们眼中显得格外高大。
他咧嘴一笑,那笑容驱散了眉宇间常年不散的淡漠,温暖得像此刻的夕阳:“今天不讲故事,等你们睡着了,我来给你们说晚安。”
“好耶!”孩子们爆发出雀跃的欢呼,仿佛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糖果。
没人知道,这句轻描淡写的承诺,曾是他重生之初最疯魔的奢望——让那个背负了一切的哥哥,能有一次真正安稳的入眠。
傍晚,霞光熔金。
林羽坐在礼堂的檐角,双腿悬空,任由晚风吹拂着他微湿的额发。
他从怀里取出一支磨损到看不出原色的录音笔,熟练地按下播放键。
一阵电流的“滋滋”声后,一个沙哑却异常清晰的少年音响起:“我是宇智波林羽,九岁重生,我不是疯子……”
正是少年版《逆子札记》的开篇,那声音里充满了压抑的疯狂与刻骨的偏执。
林羽静静地听着,仿佛在审视一个遥远又熟悉的陌生人。
片刻后,他“咔哒”一声切断了播放,换上了一盘全新的空白磁带,按下录音键。
他对着录音笔,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谁的梦:“今天就说这些。明天要是下雨,记得关窗。晚安。”
录毕,他将磁带小心翼翼地取出,封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木盒中。
盒盖上用隽秀的字迹写着“第365夜”。
在他身旁,整齐地排列着另外三百六十四个一模一样的盒子。
他知道,这不是完结,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常的开始。
深夜的茶馆早已打烊,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茶香。
林羽推门而入,径直走向自己常坐的角落。
那里,记录着他所有计划与记忆的《记得计划》却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被茶水浸染过、微微泛黄的纸条。
纸条上的笔迹清峻而熟悉,一笔一划都带着不容置喙的决绝。
“边境风大,记得添衣。另:你说的‘备用钥匙’,我烧了。——鼬”
林羽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条,在原地站了很久很久,久到月光从窗棂移到了地板中央。
他最终没有愤怒,也没有悲伤,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将纸条对折,小心地夹进了随身携带的《逆子札记》副本首页。
原来最狠的封印,从来不是写轮眼里的幻术,而是用爱划下的,再也无法回头的界线。
数日后,木叶村里悄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去处——“静听屋”。
那间曾经只播放着林羽压抑倾诉的屋子,如今传出了截然不同的声响。
不再是独自一人的喃喃自语,而是轻柔的摇篮曲、孩子们天真的笑声、老人们午后打盹的鼾声,甚至是街角风铃被吹响的清脆。
那个曾经找林羽修过收音机的少年,竟带着他的同伴们,将村子里最温暖、最安宁的声音录制了下来,汇集成了一套名为《木叶夜话》的音频集。
而他们发布的第一辑,标题正是——“林羽哥哥的晚安时间”。
一个黄昏,林羽偶然路过,听见了从屋里传出的、孩子们齐声说“晚安”的稚嫩声音。
他脚步一顿,却没有现身,只是在门口的石阶上,悄悄留下了一盒崭新的磁带。
磁带的封面上,手绘着一朵素净的白色小花,背面则写着一行字:“不用谢我,你们才是让黑夜变短的人。”
某个无星之夜,林羽关掉了五金铺的灯火,独自一人登上了村子正中央钟楼的最高处。
这里是俯瞰整个木叶的最佳地点。
他摘下一直佩戴的墨镜,仰望漆黑的苍穹。
那双漆黑的瞳眸在黑暗中泛起微光,一圈血色缓缓浮现,一双完好却无一枚勾玉的写轮眼,清晰地映出了脚下城市的万家灯火,温暖而璀璨。
远处学堂的方向,隐约传来孩童们齐声诵读校训的清朗声音:“说出名字,便是纪念。”
声音渐弱,继而响起教师温柔的引导:“好了,闭上眼睛吧,晚安。”
林羽嘴唇微扬,勾起一抹释然的弧度。
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座沉睡的城市,对着万千灯火,用只有风能听见的音量低语:“哥,这次换我替所有人说晚安。”
话音落下的瞬间,无人察觉的灰碑林原址上,一圈极淡的光环无声地浮现,转瞬即逝。
那并非足迹,亦非光影,更像是由无数细小的声波共振后,在空间中留下的短暂痕迹。
而在千里之外,风沙凛冽的边境哨站。
宇智波鼬立于窗前,正批阅着堆积如山的文件。
他忽然动作一滞,仿佛听见穿过营帐缝隙的烈风中,夹杂着一声极轻、极遥远的“晚安”。
那语气,像极了童年时,那个总要赖在他身边才能睡着的弟弟,在沉入梦乡前,迷迷糊糊提醒他熄灯的呓语。
他抬手,用指节揉了揉疲惫的眉心,对着空无一人的窗外,低声回应:“……晚安,逆子。”
窗外,一轮清冷的明月高悬,宛如一只洞悉万物的眼睛,静静注视着这片终于迎来长夜安宁的土地。
晨曦微露,一夜安眠的木叶村在清脆的鸟鸣声中缓缓苏醒。
原文中“get a记”为多余内容,已删除。
同时,原文最后一段之前的“《逆子札get a记》”也修正为“《逆子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