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外围,坑道口。
泥土被一锹一锹地挖开,每一铲都带着工兵们焦急的喘息和难以言喻的恐惧。随着堵塞物的减少,一股混合着硝烟、血腥和泥土霉烂的怪味从坑道深处弥漫出来,令人作呕。
“有人吗?里面还有人吗?”负责清理的工兵排长朝着幽深的洞口嘶哑地喊道。
回应他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以及从更深处隐约传来的、滴滴答答的渗水声。
终于,通道被清理出一个可供一人匍匐通过的缺口。排长咬了咬牙,抓起一把毛瑟手枪,第一个钻了进去。几名士兵紧随其后。
坑道内一片狼藉。支撑木东倒西歪,顶部不时有松动的土块落下。借助微弱的手电光,可以看到爆炸中心点附近,几名工兵的遗体以各种扭曲的姿势倒伏着,早已失去了生命的气息。他们是在安装炸药或铺设引信时,未能及时撤离。
“继续往前搜!注意活口!”排长的心沉到了谷底,但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下令。
他们艰难地向前摸索,越过同伴的遗体,一直深入到坑道尽头——原本计划安放炸药摧毁德军堡垒地基的药室。然而,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药室并未完全成型,其侧壁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窟窿!窟窿的另一边,赫然是另一条坑道——一条挖掘痕迹较新,方向正对着他们而来的德军反坑道!
两条坑道,在昨夜那场惊天动地的爆破中,以一种毁灭性的方式“会师”了。窟窿附近,散落着几顶德式军盔和破碎的衣物,还有大量喷溅状的血迹和拖拽的痕迹,显然,对面的德国工兵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排长…看这里…”一名士兵颤抖着手,指向窟窿边缘。那里,半截被炸断的工兵锹深深嵌在泥土里,锹柄上缠着一块熟悉的、帝国工兵特有的土灰色布条。
这是一场同归于尽式的爆破。帝国的工兵虽然抢先引爆了炸药,但显然在最后时刻与反向挖掘的德军工兵几乎零距离遭遇。爆炸不仅未能按计划摧毁德军堡垒地基,反而炸通了两条坑道,造成了双方人员的重大伤亡。
“撤…撤退吧…”排长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和悲怆。没有奇迹,没有幸存者,只有地底深处这些无声的亡魂,见证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消息传回指挥部,蔡锷沉默了很久。他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将代表坑道爆破战术的那条线狠狠划掉。此路,已不通。
---
辽东,吴佩孚指挥部。
气氛比山东前线更加压抑。吴佩孚反复看着那份被揉皱又展平的皇上密电,眉头紧锁。薛岳的中路攻势明显放缓,这既是遵从圣意,也像是一种无声的监视和逼迫。
“师座,”参谋长屏退左右,低声道,“内务稽查司的人…活动似乎频繁了些。昨天有人旁敲侧击,问起您当年在朝鲜时的一些旧事…”
吴佩孚眼中寒光一闪:“问了什么?”
“主要是…关于您和日本军官的一些交往,特别是…斋藤季治郎。”
果然!皇上的“自有计较”,已经开始落到了实处!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滋生。
吴佩孚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他自问对朝廷、对皇上并无二心,阵前倒戈后也是兢兢业业,战功卓着。如今却因为一段陈年旧交和一场不顺利的战斗,就要被如此猜忌?一种巨大的委屈和愤懑在他胸中翻涌。
“告诉他们,”吴佩孚的声音冰冷,“本帅与斋藤,当年不过是公务往来,泛泛之交。若有人想借此构陷,休怪本帅不讲情面!”他必须强硬起来,任何软弱的表现,都可能被解读为心虚。
但这番表态,能否打消紫禁城的疑虑?吴佩孚自己心里也没底。他知道,自己如今仿佛站在悬崖边上,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
北京,养心殿。
小德张带来了内务稽查司最新的汇报:“皇上,吴佩孚身边暂时未发现与日军直接联络的证据。其对下属的询问反应激烈,否认与斋藤有深交。”
溥仪不置可否。反应激烈,可以是内心坦荡,也可以是欲盖弥彰。他需要更确凿的东西。
“山东那边,有进一步消息吗?”
“回皇上,蔡将军急电,坑道爆破…失败。我军工兵与德军工兵在坑道内遭遇,双方皆伤亡惨重,未能达成战术目标。”
又一个坏消息。溥仪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青岛之战,开局极其不顺。
“告诉蔡锷,朕不怪他。让他放开手脚,另寻他法。需要什么,只要帝国有,优先供应山东!”此刻,他必须给予前线将领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嗻。”
---
西苑,格物院医药研究所。
李振声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那株新发现的、菌落形态不同的青霉菌株,在初步的抑菌试验中,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潜力!它对常见化脓菌的抑制圈,比原有菌株大了接近百分之十五!
“快!进行扩大培养!重复试验!一定要确认它的稳定性和产量!”李振声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缺乏睡眠而沙哑,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如果这株新菌种能够成功,意味着青霉素的生产效率和效果都可能得到提升,这将拯救无数前线将士的生命,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科技的微光,在血腥的战场和诡谲的权谋阴影下,顽强地闪烁着,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帝国前行的方向,哪怕这光芒此刻还如此微弱。
养心殿内,溥仪再次站到了巨大的地图前。山东受挫,辽东疑云重重。帝国的东进战略,仿佛陷入了泥沼。
他拿起一支朱笔,在地图上青岛的位置,重重地画了一个问号。蔡锷,下一步,你会怎么走?
然后,他的笔尖移向辽东,在“铁砧”高地与吴佩孚的名字之间,缓缓划过。忠诚与背叛,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场无声的交锋,远比炮火连天的战场,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