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凌风额角见汗,精神高度集中,继续行针。约莫两分钟后,陈老喉咙里发出一声轻微的咕噜声,眼皮颤动了几下,竟然缓缓睁开了!虽然眼神依旧涣散,但确确实实醒过来了!
“醒了!陈老醒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抢救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松气声。
王主任赶紧上前检查,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他转身紧紧握住凌风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凌风同志!神技!真是神技啊!你救了陈老,也救了我们全院啊!”
钱老医生更是老泪纵横,拍着凌风的肩膀:“好小子!我就知道你没看错人!”
凌风谦虚地摇摇头,收起针(暗中换回普通毫针),退到一边,脸色有些苍白,刚才短短几分钟,对他精神和那丝微弱气息的消耗极大。但内心却充满了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灵枢九针,果然名不虚传!这次冒险,值了!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医院。凌风,这个来自小山村的赤脚医生,用几根银针将一位重要人物从鬼门关拉回来的事迹,成了最大的新闻。之前那些质疑、审视的目光,全部变成了敬佩和好奇。凌风知道,他在地区医院,乃至更高层面的舞台上,稳稳地踏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232章 声名鹊起暗流涌 将计就计固根基
凌风“银针救危”的事迹,像长了翅膀,不仅传遍了地区医院,甚至惊动了地区行署的领导。陈老的家属专程来到医院,拉着凌风的手千恩万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医院领导更是将凌风奉为上宾,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场小范围的“中医针灸经验交流会”,请他在内科、针灸科医生面前,详细讲解当时的急救思路和针法原理。
这次,凌风有了底气。他依然保持谦逊,绝口不提“灵枢九针”和“以气运针”的奥秘,而是将功劳归于“祖传针法”与《赤脚医生手册》基础知识的结合。他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快速判断“阳气暴脱”证型,以及选择百会、内关、涌泉等穴位的理论依据(这些穴位在普通针灸学中也有记载,只是组合和手法不同)。讲解深入浅出,既有传统医理,又能与现代急救医学部分契合,听得在场的医生们频频点头,尤其是几位老中医,更是对凌风的“悟性”赞不绝口。
“凌风同志虽然年轻,但理论基础很扎实,更难得的是临危不乱,胆大心细,是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医院院长在总结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时间,凌风在地区卫生系统声名鹊起。钱老医生趁热打铁,积极斡旋,最终,地区卫生局特批了一笔小额专项经费和一批基础医疗器材,支持凌家坉土药房作为“农村中西医结合示范点”进行建设。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资源倾斜!
然而,树大招风。凌风的突然崛起,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地区医院一位姓高的副院长,是位留洋回来的西医专家,一向对中医持保留态度,对凌风这种“野路子”更是看不顺眼。他认为凌风那次急救纯属侥幸,甚至是歪打正着,担心这种“迷信”中医的风气会干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同时,一直对凌风心怀不满的赵干事,也通过其在地区的某些关系,散布谣言,说凌风“故弄玄虚”、“夸大疗效”,甚至影射其“有历史背景问题”。
这些暗流,凌风通过钱老医生和医院里一些对他友好的医生的暗示,有所察觉。他深知,荣誉的背后是更大的风险,必须更加谨慎。他谢绝了医院希望他多留一段时间“指导工作”的邀请,拿到批文和物资后,决定尽快返回凌家坉。根基在基层,离开久了,容易生变。
临行前,他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他私下找到钱老医生,诚恳地说:“钱老,这次能救陈老,有很大运气成分。我们农村缺医少药,很多时候靠的就是一些土办法和经验。我这点本事,离不开凌家坉那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支持。我想尽快回去,把示范点建好,踏踏实实为社员服务。至于外面的声音,清者自清,我相信组织和领导会明察秋毫。”
这番话,既表明了他不慕虚荣、扎根基层的态度,又隐含了对谣言的回应,说得滴水不漏,让钱老医生更加欣赏。钱老医生郑重表示:“凌风,你放心回去干!地区医院和卫生局这边,我会把你的事迹和贡献,如实向领导汇报。至于那些闲言碎语,不必理会,有我和王主任他们为你作证!”
带着批文、物资和更重要的——地区医院和卫生局的认可,凌风踏上了归程。他知道,赵干事和高副院长之流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们暂时还无法撼动自己刚刚建立的“功勋”和钱老等实权人物的支持。当前最要紧的,是尽快回到凌家坉,利用这笔“东风”,将土药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所有质疑者无话可说。
回到凌家坉,凌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王福满和社员们看到地区批的红头文件和实实在在的听诊器、血压计、消毒锅等器械,个个喜笑颜开,干劲十足。凌风没有沉迷于荣誉,立刻投入到“示范点”的升级建设中。他规划了更规范的治疗区、药房区,将新器械的使用方法教给铁柱和春苗。他更加系统地整理草药知识,并开始尝试将简单的针灸疗法(主要针对风寒湿痹、头痛失眠等常见病)引入日常诊疗,当然,使用的只是普通毫针,效果温和安全,作为草药治疗的补充。
对于外界可能到来的新一轮质疑甚至调查,凌风也做好了准备。他让王福满以汇报工作为名,将地区医院的表彰文件和卫生局的批文复印件,郑重地送到公社备案,既展示了成绩,也堵住了某些人(如赵干事)借题发挥的嘴。同时,他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账目更加清晰透明,病例记录更加详实规范,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