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拎着钓箱,脚步坚定地朝着位于深水区的28号钓位走去。他的分析清晰透彻,选择深水是经过综合考量后得出的最优解,目标直指塘中那些已经适应环境、躲入深水区的稳定鱼群,核心目的就是“盘老板”,将那两只挂在树上的老母鸡收入囊中。
王晶看着王刚的背影,心里没有丝毫的不平衡。他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任务。作为团队着力培养的准职业钓手,他现阶段的核心目标是锻炼自己独立的做钓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积累在各种水情、鱼情下的实战经验。坐哪里,钓什么鱼,某种程度上都是磨练。好位置让给战术核心王刚,是团队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他,则需要在任何可能的位置上,尽力钓出最好的成绩,并在实践中消化王刚传授的经验。
他提起自己的钓箱,走向那个被王刚放弃的浅水区6号位。放下装备,他没有立刻开始准备,而是快步走到正在28号位摆放钓箱、准备调漂的王刚身边。
“刚哥,”王晶开口,语气带着请教,“我坐那个浅水6号,你觉得我今天该怎么钓?我心里大概有个谱,但还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刚手上的动作没停,熟练地组装线组,但思路已经瞬间切换到了王晶的钓位上。他头也不抬,语速却很快,显然对浅水区的战术早已成竹在胸:
“晶子,浅水有浅水的钓法,关键是要把思路理顺,分阶段进行,不能乱。”他顿了顿,开始条分缕析地阐述:
“**第一阶段,开竿初期,抓住‘窗口期’,‘炸蛤蟆’探边。**”王刚用上了黑坑钓友常用的俗语,“新鱼刚入塘,就算适应了一天,但天性使然,早期还是有一部分会本能地贴着边溜,寻找安全感,尤其是在这种相对安静的清晨。所以你开竿不要急着用四米五竿去打正窝。”
他示意王晶看向脚下:“先用三米六,甚至更短的竿,就钓你脚前面,离岸两三米的位置,水深可能也就一米左右。饵料就用你开好的虾拉,前期可以不带散炮,或者只带很小很小的炮,目的是精准投喂,避免惊鱼。动作要轻,抛竿要准,集中打一个点。这个阶段,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能快速抢到几条‘愣头青’,建立信心,也看看浅水区到底有没有鱼聚集。这叫‘炸蛤蟆’,就是钓非常近的岸边。”
“但是,”王刚话锋一转,强调道,“**在你‘炸蛤蟆’的同时,脑子里一定不能忘了正窝!** 你的四米五竿的正窝,必须要提前做,而且要做得有耐心。用散炮,一竿一竿地带,频率可以不用像深水区那么快,但一定要保证每一竿的落点尽量精准,把窝料实实在在地铺垫在水底。哪怕你前面‘炸蛤蟆’连竿了,也要记得时不时往正窝补上几竿散炮,把这个‘未来的主战场’先养起来。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二阶段,果断转换,主攻正窝。**”王刚继续部署,“这个时间点要靠你自己把握。当你发现短竿‘炸蛤蟆’的位置,鱼口明显慢下来了,或者钓上来的都是小个体的鱼,又或者感觉窝子里炸窝(鱼受惊散开)了,就要毫不犹豫地立刻放弃短竿,切换到四米五竿,主钓你之前一直在补窝的正窝位置。”
他看向王晶,眼神锐利:“这个转换一定要果断!不能贪恋短竿那偶尔的一两口。因为浅水区的鱼群本身就不稳定,受惊扰后更容易散掉。你必须抢在鱼完全散开之前,利用你前期铺垫好的正窝,将那些还在附近徘徊、或者从深水区被你的窝料吸引过来的鱼,牢牢锁在你的钓点里。这个阶段,就是拼基本功和抢鱼速度的时候,散炮可以带得大一些,频率打起来,争取一波把鱼抢到手。”
“**第三阶段,深挖潜力,拓展‘安全区’。**”王刚预判着接下来的鱼情变化,“当正钓(四米五竿)的鱼口也慢下来,说明近岸的鱼基本被你钓得差不多了,或者受惊不敢进窝了。这个时候,常规钓友可能就开始摸鱼了。但你的机会还在。”
他指了指水面更远的地方:“抛满竿,往前够,如果规则允许的话。钓更远一些的深水区,也就是鱼觉得更‘安全’的区域。浅水位的优势就在于,你钓远一点,可能水深就和深水区差不多了。那里的鱼受干扰小,可能开口会更稳定。这个时候,饵料就要调整了,散炮减少,多用软粘的虾拉或者搓饵,主抓更实在的口,一条一条地‘糗’。”
“**最后,自由发挥,锤炼技术。**”王刚说到这里,语气放松了一些,带着鼓励的意味,“如果以上这些常规套路都试过了,鱼口还是稀稀拉拉,那这个钓位今天的鱼情基本也就这样了。但这不代表你就没事做了。相反,这是你锻炼自己、验证想法的最好时机。”
“你可以尝试**抽频率打浮**。”王刚解释道,“虽然冬天鱼起浮的可能性不大,但万一水温回升,或者鱼因为密度、气压等原因离底,你可以主动去找鱼层。从离底十公分开始,慢慢向上找,每次调整二十公分,用拉饵或者很轻的散炮,高频率地抽竿。这不指望能钓多少鱼,主要是练习找鱼层和控制饵料水层的能力,碰碰运气。”
“或者,**前后左右钓偏窝**。”他继续建议,“不要死守一个点。在你的正窝前后左右半米到一米的距离,分别尝试抛几竿。有时候鱼不敢进中心窝点,会在窝子边缘捡食散落的饵料。这能锻炼你的精准抛投能力和观察‘鱼星’(鱼呼吸产生的气泡)判断鱼位置的能力。”
王刚总结道:“总之,浅水钓法核心在于 **‘灵活’和‘节奏’** 。要根据鱼情的变化,快速调整你的钓法和策略。前期抢机会,中期稳节奏,后期挖潜力,没口了就练技术。明白了吗?”
王晶听得眼睛发亮,王刚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他原本有些模糊的浅水作战思路彻底梳理清晰了。他重重地点头:“明白了,刚哥!我先‘炸蛤蟆’探边,同时养正窝;口慢换正窝抢鱼;正窝没口就钓远点‘糗’;最后再自己加练!”
“没错,去吧。记住,随时观察,灵活应变。”王刚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这边也开始准备了。”
王晶信心倍增,转身快步走向自己的6号位,脑海中已经清晰地规划好了接下来的每一步。而王刚,也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深水28号位,开始精细地调漂、找底。
兄弟二人,一深一浅,各自占据钓场一端,即将展开一场针对不同鱼情、运用不同策略的双线作战。他们的目标一致——盘老板,赢老母鸡!但在这个过程中,王晶获得的成长,或许比那两只鸡更为珍贵。钓场之上,智慧与经验的传承,正如同水底的暗流,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