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是被无形的手拨快了发条,滴答滴答地往前赶。规律的上班生活,将蜜月里那层梦幻的滤镜悄然褪去,露出了生活原本的、略带磨砂质地的底子。
霍星澜发现,林绵的“五分钟”赖床定律,简直比原子钟还精准。每天早晨,他都需要运用多种策略,从温柔的“绵绵,该起了”到略带威胁的“全勤奖危矣”,才能把她从被窝里挖出来。而林绵也逐渐摸清了霍星澜的一些小习惯,比如他挤牙膏总是从最下面开始,用力均匀,挤出的膏体完美得像条小蚕;而她自己则是随手一捏,形态不拘一格。再比如,他看新闻时眉头会微微蹙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川”字;而她刷到搞笑视频时,会毫无形象地笑得东倒西歪,甚至用力拍打他的胳膊。
这些发现,像一颗颗小小的鹅卵石,投入他们共同生活的河流,激起细微的涟漪,然后沉淀为河床的一部分,寻常又稳固。
这天晚上,两人照例窝在沙发里,投影仪放着部不用动脑子的喜剧片。林绵盘着腿,怀里抱着个软垫,下巴搁在垫子上,突然叹了口气。
“怎么了?”霍星澜手指绕着她散在背后的长发,漫不经心地问。
“我们好像……变成老夫老妻了。”林绵的声音闷闷的,“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看电视、睡觉。循环播放。”
霍星澜低笑,捏了捏她的耳垂:“不然呢?你还想天天上演偶像剧?”
“那倒也不是……”林绵翻了个身,面对着他,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亮晶晶的,“就是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你看我们‘霍林纪事’,都好几天没写新内容了,因为每天过得都一样,没什么好记的。”
霍星澜想了想,确实。笔记本最新的一页,还是三天前林绵画的他们两个小人背对背打哈欠的涂鸦,旁边写着:“困,困,困。”
“那……”霍星澜沉吟片刻,“我们找点事情做?比如,开发点新菜谱?或者,周末出去逛逛?”
林绵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开发新菜谱?我怕把厨房炸了。出去逛……好像也没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她顿了顿,小声补充,“而且,我们这个月预算好像有点紧张了。”
这倒是实话。新婚的各种采购,加上这个月的水电燃气物业费一交,两人那点本就算不上厚实的积蓄,立刻瘦身成功。霍星澜之前没太在意,此刻被林绵点破,心里也默默计算了一下,确实需要精打细算些了。
“钱的事不用担心,”他揽住她的肩膀,语气轻松,“我刚接了个私活,差不多快弄完了,能有一笔额外收入。不过,精打细算总是好的。”他低头看她,“要不,这个周末我们不去外面吃了,在家搞点特别的?你来主导,我给你打下手,就当是我们的‘家庭美食创新日’?”
林绵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些:“真的?那……那我们做什么?”
“你想吃什么,我们就挑战什么。”霍星澜鼓励道。
林绵歪着头想了半天,最后眼睛一亮:“火锅!我们在家吃火锅!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容易失败,而且氛围好!”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通过。周末的家庭活动,就这么定了下来。
周六一早,两人再次携手奔赴菜市场。这次目标明确,直奔火锅食材区。林绵拿着手机,上面列着长长的清单:锅底(买了现成的火锅底料,麻辣和菌菇各一包),肥牛卷,羊肉卷,虾滑,毛肚,黄喉,鸭血,豆腐泡,腐竹,金针菇,娃娃菜,茼蒿,土豆,红薯粉……
林绵负责挑选和询价,霍星澜负责拎东西和最终拍板。比起上次漫无目的的采购,这次更像是一次协同作战。
“老板,这虾滑新鲜吗?”
“阿姨,茼蒿怎么卖?”
“霍星澜,你看这毛肚,颜色对不对?”
霍星澜跟在后面,看着她像只忙碌的小蜜蜂,穿梭在各个摊位前,不时回头用眼神征求他的意见。他忽然觉得,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任务”,比起坐在电影院或者高级餐厅,更让他们贴近彼此。
采购完毕,大包小包地回家。接下来是准备工作。厨房里再次热闹起来。霍星澜负责清洗蔬菜,切土豆片,泡发粉条。林绵则负责更“精细”的活儿——把买回来的食材装盘。
她翻出家里所有大小不一的盘子和碗,开始精心摆盘。肥牛卷和羊肉卷被她细致地铺开,像两朵盛开的肉色花朵;虾滑用勺子小心地挖成小球,整齐码放;蔬菜被她洗得水灵灵,绿是绿,白是白,分门别类放好;甚至连豆腐泡和腐竹,她都摆出了造型。
霍星澜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忍不住调侃:“林大厨,咱们这是吃火锅,不是参加美食摄影大赛。”
林绵头也不抬,小心地调整着一片娃娃菜的位置:“你懂什么,这叫仪式感!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吃饭没仪式感,生活乐趣少一半!”
霍星澜笑着摇头,心里却觉得她这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可爱极了。
一切准备就绪,小小的折叠餐桌被摆得满满当当。中间放着那个新买的、功能简单的电煮锅,红油和菌菇汤底已经开始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郁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客厅。周围的盘盘碗碗,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确实有种丰盛又温暖的感觉。
“开动!”林绵兴奋地宣布,率先夹起一筷子肥牛,在翻滚的红油里涮了涮,然后蘸上自己调好的香油蒜泥碟,满足地塞进嘴里,烫得直吸气,却一脸幸福,“嗯!好吃!比外面店里的还好吃!”
霍星澜也涮了片毛肚,七上八下,口感爽脆。他看着林绵被热气熏得微红的脸颊,亮晶晶的眼睛,觉得这顿简单的家庭火锅,确实吃出了不同于往常的滋味。
“主要是食材新鲜,而且……”他顿了顿,看着她,“气氛到位。”
林绵弯起眼睛笑,夹起一个虾滑球放到他碗里:“奖励霍师傅辛勤备菜!”
两人边吃边聊,从工作上的趣事,到网上看到的八卦,再到对家里某个角落布置的新想法。火锅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户,也氤氲了彼此的目光。不需要刻意寻找话题,空气中流淌着自然又惬意的氛围。
吃到后半程,速度慢了下来。林绵靠在椅背上,揉着吃得圆滚滚的肚子,看着还在慢条斯理涮着青菜的霍星澜,突然说:“霍星澜,我们以后每周都搞个‘家庭活动日’吧?不一定是吃火锅,可以是一起看一部老电影,或者玩桌游,或者就像今天这样,一起做一顿复杂的饭。”
霍星澜把涮好的青菜夹到她碗里:“好啊。你来定主题,我负责配合。”
“那说定了!”林绵伸出小拇指,“拉钩!”
霍星澜看着她孩子气的动作,失笑,也伸出小拇指,和她勾在一起:“拉钩。”
指尖相触的温热,和锅里依旧滚沸的汤底一样,熨帖着心肺。
火锅盛宴的残局收拾起来是个大工程。两人一起动手,洗碗刷锅,擦拭桌面,清理厨房的油渍。忙活完,已是华灯初上。吃饱喝足,又运动了一番,两人都懒洋洋的不想动,并排瘫在沙发上消食。
“好饱……”林绵哼哼唧唧。
“嗯……”霍星澜闭着眼应和。
安静的客厅里,只有彼此轻浅的呼吸声。过了一会儿,林绵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侧过身,面对霍星澜:“对了,你之前说的那个私活,怎么样了?累不累?”
霍星澜睁开眼,对上她关切的眸子:“差不多了,收个尾就行。不累,就是熬了两个晚上。”
“又熬夜……”林绵蹙眉,伸手摸了摸他眼下并不明显的青黑,“钱是赚不完的,身体要紧。”
她的指尖微凉,触感柔软。霍星澜抓住她的手,握在掌心:“知道。就是想多攒点,以后……或许可以换个更大一点的房子,或者,给你买你看中的那个按摩椅。”
林绵愣了一下,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酸软软的。她往他身边蹭了蹭,把头靠在他肩膀上:“房子不急,现在这样就很好。按摩椅……等我老了再说。你现在,不许偷偷熬夜。”
“好,听领导的。”霍星澜低笑,胸腔传来轻微的震动。
依赖与担当,关心与心疼,在这些平淡的对话和细微的动作里,悄然流淌,无声地加固着感情的堤坝。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霍星澜在书房(其实就是卧室角落隔出来的一个小区域)对着电脑赶私活的最后部分。林绵洗漱完,抱着枕头躺在床上看书,等他。听着那边键盘敲击的声音,她有点心疼。
她放下书,轻手轻脚地下床,去厨房热了一杯牛奶,又洗了几颗草莓,放在一个小托盘里,端到书房门口。
“霍师傅,中场休息,补充点能量。”她声音放得很轻,怕打扰他。
霍星澜从屏幕上抬起头,看到门口探进来的小脑袋和手里的托盘,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招手让她进来。
林绵把托盘放在书桌空着的一角,拿起一颗草莓递到他嘴边:“尝尝,甜不甜?”
霍星澜就着她的手吃了,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漾开,驱散了些许疲惫。“甜。”他看着她说。
林绵又把牛奶往他面前推了推:“趁热喝。”
霍星澜端起杯子,牛奶的温度透过杯壁传到掌心,暖融融的。他看着她站在旁边,穿着柔软的睡衣,头发随意披散着,眼神里带着显而易见的关切。这一刻,他觉得连日加班的辛苦,都值得了。
“马上就好,最多半小时。”他温声说,“你先去睡,别等我。”
“我不困,”林绵摇摇头,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重新拿起自己的书,“我就在这儿看会儿书,陪你。”
她没有再说话,安安静静地翻着书页。霍星澜重新戴上眼镜,继续工作。键盘声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夹杂了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和身边人清浅的呼吸。他忽然觉得,这狭小的空间,因为多了一个人的陪伴,而变得无比充实和安稳。
原来,爱情的形态,并非只有热恋时的炽烈和婚假时的甜蜜。它更存在于每一个疲惫夜晚的一杯热牛奶里,存在于共同准备一顿火锅的默契里,存在于对彼此健康的唠叨里,存在于默默陪伴的静默时光里。
它变得具体了,具体到一餐一饭,具体到一杯热水,具体到一次伸手,一个眼神。它沉了下去,沉到了生活的最底层,像植物的根系,牢牢抓住土壤,或许不再时时显露于人前,却成为了支撑生命最重要的力量。
夜更深了。窗外的城市依旧有零星的光点,如同永不疲倦的眼睛。而在这扇窗户后面,两个年轻人,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构筑着名为“婚姻”的共同体。它有琐碎,有平淡,有小小的经济压力,也有偶尔对激情的怀念,但更多的,是一种日渐深厚的、名为“我们”的笃定。
未来还长,他们还需要摸索更多的相处之道,应对更多未知的挑战。但此刻,在这静谧的夜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理解是最温暖的港湾。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里,书写着独属于他们的、细水长流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