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亮,陛下就火速传召,将政事堂、六部、大理寺、都察院、......各个要害部门,凡是名字没有出现在胶东王“账本”中的高级官员全召进皇宫,然后正式将楚宗宝、胶东王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账本”内记载的内容全部公之于众。最后,命这些人组成一个庞大的会审班子,对这些案子进行集中调查审理。
作为平雍州之乱和侦办胶东王谋反案件的首功之人,李元吉自然无法置身事外,直接被陛下塞进了这个恐怕是大楚立国以来最豪华、最庞大的会审班子。这样一来,他又成了泰安城最忙碌之人,接下来,他每天不是在抓人,就是在赶去抓人的路上,忙得不得了。人抓完了也闲不下来,还要乖乖地留下和大家一起讨论案情,查漏补缺,搞得好像哪里都离不开他。而且,就算案情讨论清楚了他也溜不掉,还得老老实实地坐在一众朝廷大员身边,认真听,认真看。这可是陛下、大皇子对他的特殊交代,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他多学,多看,好快点成长起来。
经历了一个月没日没夜的突击问审,“账本”中记载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之类的问题才终于查处完毕。结果相当惊人,里面没一件冤假错案,记录的内容全部属实。看着这样的结果,李元吉不禁暗暗感叹:好家伙,这胶东王还真是“青天”在世、“断案如神”啊。
只不过这些人全是小鱼小虾而已,有个别的问题的确有些严重,不过,跟楚宗宝挑起两国战争、胶东王谋朝篡位一比,也只能算是无关痛痒的小鱼小虾,所以处理起来还算顺利。真正麻烦的还是楚宗宝和胶东王的问题,它们不光严重,而且极度隐蔽,相关的人、事,这些“账本”里面半点都没有涉及。众人费尽了心思也只是挖出了几个可能的嫌疑人而已,而且人家还打死不承认,所以,最后除了干瞪眼,大家全无计可施。
见案情陷入僵局,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陛下终于秘密召见了这个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好”兄弟。当时,除了大皇子、公主、福公公、李元吉、萧虎五人,一切闲杂人等都被赶出了宫殿,所以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夜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到了第二天,一直对大家不屑一顾、爱搭不理的胶东王的态度突然发生了惊天转变,不仅干脆利落地承认了自己结党营私、构陷皇子、谋朝篡位的惊天罪行,而且还将那些还未浮出水面的证据、证物、同党一股脑全给倒了出来。
这个变化来得实在过于突然,众朝廷大员直接傻眼了,直到大皇子、李元吉开口说话,他们这才恢复冷静,稳住局势。
带头大哥都老实交代了,剩下的小喽啰自然就没什么负隅顽抗定力了,当即认贼伏法,哆哆嗦嗦地承认了谋逆的事实。
又过了半个月,该认的认了,该抓的抓了,终于尘埃落定。等最后一个涉案人员被押下大堂,满堂文武大员当即齐齐瘫靠在椅背上,长出一口气。这两个月以来,他们真是忙坏了,也记不得开了多少次堂,审了多少个贪官污吏了,只知道每天都有同僚被拉上来,然后又被押下去,其中有的还是自己的朋友,甚至是亲属,搞得他们自己也是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好了,终于结束了,他们也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去了。
就在诸位大人还沉浸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时,有两个反应快的突然站起来,转身面向坐在后面最高处的大皇子殿下,双手一拱,笑意吟吟得喊起来:“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烛照幽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以天纵之智、雷霆之断,勘破逆党奸谋,乃天命所归,百姓之幸。今逆案破,朝野肃,陛下天威护社稷,我大楚定当万方辐辏,九域咸宁,国祚绵长如江河。”
这一喊,剩下的朝廷大员们也赶紧站起来,争先恐后的转过身去,好一阵歌功颂德。
李元吉就坐在大皇子下面,而且正聚精会神地想着一会儿回去了要带文秀去哪里玩儿。众人全转过来时,他依然慵懒地靠着椅背,沉浸在与文秀花前月下的温柔乡里,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如鹤立鸡群一般给围在了中间。等众人扯着嗓子大拍马屁时,他这才幡然惊醒,于是也赶紧站起来。不过站是站起来了,不过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想了一下后便象征性地张了张嘴,想着既然大家的声音这么大,大皇子想必也听不出自己在滥竽充数。
他想的没错,众人都扯着嗓子喊,大皇子的确听不出具体某个人到底说了什么。但是他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皇子好歹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就凭你这嘴唇有一搭没一搭地动了这几下,人家要是看不出你在偷懒耍滑那才真是出鬼奇。
看着他这拙劣的表演,大皇子感觉甚是好笑,忍不住翘起了嘴角,心想:我那瑶儿妹妹说的没错,这小子果然还没长大。
笑嘻嘻地和诸位大臣应付了几句后,他直接走下去,一把勾住李元吉的肩膀,开心地说道:“走!陪我进宫去。”
李元吉傻眼了,赶紧出声婉拒:“殿,殿下,微臣一会儿还有要、要事……”
大皇子立即插嘴:“放心,用不了多少时间,耽误不了你小子与小娘子谈情说爱、花前月下。”
李元吉好不尴尬,赶紧出言否认:“啊,臣、臣没有……”不过脸却早已红成了猴屁股。
大皇子“哈哈”一下,立即拉着他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调侃:“别耽误时间,早去早回,也好早些去见你那心爱的姑娘,哈哈哈……”他这话说完,立即惹来一阵哄堂大笑。
李元吉哪还好意思说什么,赶紧跟着大皇子往外走,而且只希望走得再快一点。
皇宫。
听说所有涉案人员皆认罪伏法,陛下阴沉了几个月的脸色才终于稍稍有所好转,然后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不知怎么的,他感觉这口茶好像比上一口香甜了不少。
见父皇情绪还算稳定,大皇子又开口道:“父皇,儿臣觉得是时候将皇叔以及这些助纣为虐之人所犯罪行昭告天下了,这样也好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谣言,安抚民心。”
陛下点了点头:“是啊,这半年来发生的事情确实有些多了,的确有必要给文武百官,为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了。”说完看着大皇子“你觉得什么时间比较好?”
大皇子回答:“儿臣觉得宜早不宜迟,明日就可以。”
陛下立即接口:“好,那就明日。”说完转头抬手招了招,吩咐道:“传朕口谕,速速诏彭俊文、崔德率、萧战、杨万里、宋恺之,李永安、李希瑞、司马弘进宫。”
福公公刚准备应下来,可一想还是发现了问题,赶紧提醒:“陛下,吏部的宋恺之宋尚书、工部的杨万里杨尚书,还有刑部的李希瑞李尚书都是这次被查得官员,现在皆已下狱。”
听了这话,陛下刚刚有所好转的脸色又立即阴了下来,然后往御案上重重已拍,陡然提高声音:“尚书来不了,就换成侍郎,侍郎来不了,就换成郎中,郎中来不了,就换成员外郎,若都被查了,就把看门的小吏给朕招过来。朕就不信了,他偌大的一个衙门,还能找不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官。”
“陛下息怒,老奴这就去,这就去。”福公公生怕说多了又刺激到陛下,所以赶紧领旨离去。
福公公走了好半天,陛下的情绪才终于慢慢恢复平静,然后看着李元吉,放缓语气:“小子,这些天辛苦了。”
李元吉立即抱拳回答:“回陛下,不辛苦。”
陛下再次开口:“平定雍州之乱,拆穿胶东王谋反恶行,还查出这么多的蝇营狗苟之徒,你居功至伟,想要什么赏赐?”
李元吉赶紧拒绝:“回陛下,这皆是微臣职责所在,是微臣分内之事,是微臣应该做的,臣不敢也从未奢求赏赐。”
见李元吉一脸的真诚,陛下格外满意,也感觉畅快不少,于是半开玩笑地劝道:“现在奢望一下也没什么关系。”
李元吉回答:“臣小小年纪便已身居要职,这已是臣的莫大恩赐,臣实在不敢再奢求什么。”
陛下“呵呵”一笑,开口道:“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对了,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你小子现在不提,将来要是后悔了,朕可不会再补哦。”
李元吉一脸淡然地回答:“臣谢陛下隆恩,臣真的不需要赏赐。”
陛下很欣慰,立即提高声音:“好,那朕就不强人所难了,你下去吧,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和令尊一起进宫来参加朝会。”
“朝会!?我!?还有我的父亲!?”李元吉直接愣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朝会,而且据他所知,他的父亲也没有。
他现在是禁卫军中郎将,品级不低,而且负责的是泰安城的安危,重要性不言而喻。只不过,地方并不大,也仅仅是泰安城这一地而已,所以是不需要上朝堂的。至于他的父亲,更不必说了,品级都不够。而现在陛下却亲口嘱咐他和父亲参加明日的朝会,是什么意思?是陛下说错了,还是自己听错了,他有些搞不明白。
见李元吉又露出一副“傻”相,陛下嘴角微微一翘,开口道:“你没听错,朕说的就是你和你的父亲。”说完立即“赶人”,“好了,下去吧。”显然也没打算解释那么多。
见此情形,李元吉只好迷迷糊糊地告辞离去。路上,他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边走一边嘀咕:“我参加朝会能干什么?有什么事刚才不能说非要等到明天?而且还要叫上我爹?”然而,嘀咕了一阵后,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亮光,“难道......”这个念头一起,他的心脏便“砰砰砰”地狂跳起来,然后拔腿就跑,巴不得立即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