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走到案前,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面前的玉玺,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心中没来由得涌起一股强烈的占有欲。
“哈哈哈!道长未免太过谨慎!”片刻后,孙策突然朗声大笑,笑声中带着一股的桀骜与自信。
他挺直身躯,一股锐利的霸气从他身上自然流露,整个会客厅都仿佛被这股气势所笼罩。
“袁术?不过冢中枯骨耳!”孙策不屑地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轻蔑。
“将如此重宝假手于此等无能之辈,我孙策还不屑为之!
既然它需要气运滋养才能恢复,那我便用它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到时我孙伯符聚拢天下人气运,自可将其彻底修复!”
说着,他一把抓起玉玺,眼中带着强烈的自信:“至于所谓的反噬……一件失去本源的死物,难道还能翻天不成?
若连驾驭一方玉玺的魄力都没有,我如何执掌这江东的未来?如何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孙策本来就是自信到甚至有点自负的性格。
再加上此前又成功收服了天龙破城戟这件神器,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时候,哪里会将所谓的反噬放在心上。
他坚信自身足以压制玉玺的反噬,甚至能反过来掌控玉玺!
于吉见状心中不由得轻轻叹息。
少年人果然还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啊。
不过面上却并未表露出来,只是语气诚恳地劝道:“少将军豪气干云,贫道深感佩服。
只是玉玺的反噬非同小可且无形无质,初时难以察觉,等到察觉之时,恐怕已伤及根本……”
“道长不必再劝!”孙策大手一挥,直接打断了于吉接下来的话,语气更是斩钉截铁。
“日后我自会带着它征战四方,聚拢气运。
至于所谓的李代桃僵之法太过麻烦,其中的变数也太多。
此事事关家父性命,我必须要将其掌控自己手中,还望道长能够理解。”
听到这话,于吉不禁摇了摇头。
这孙伯符自信有余,却未免有些刚愎自用,传国玉玺的反噬又岂是什么人都能抵挡的,即便是那位始皇帝都顶不住,更何况区区一条潜龙。
只是看着孙策眼中那股不容更改的坚定,于吉知道这时候说再多也无济于事。
既然对方执意要留下玉玺,那日后这反噬的苦果,也只能由他自己品尝了。
不过此子有龙气护体,下场应该不会太惨。
等对方吃足苦头,到时再劝其将玉玺送人也不迟,
想到这,于吉冲孙策拱手一礼:“既然少将军心意已决,那贫道便不再多言。
贫道也自当竭尽所能,辅佐少将军稳定江东,图谋霸业。”
“好!”孙策大喜,上前一步,重重一拍于吉的肩膀。
力道极大,就连于吉都微不可察地晃了晃。
没办法,他一个道家之人,论肉身强度可没法跟武者相提并论。
“今日得道长相助,我如虎添翼也,日后便要多劳道长费心了!”
虽然不知道眼前之人修为几何,但既然能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想来至少也是一位上三品的存在,值得他拉拢!
于吉面上含笑,口中说着“分内之事”,心中却已开始飞速推演后续计划。
毕竟辅佐这头自信到有些过头的“幼虎”,未来恐怕不会太轻松。
龙气只是一张入场券,最终能否登临至尊,还得看龙气的主人是否足够英明神武。
就目前来看,对方距离这四个字还差得太远。
……
长安,太师府。
董卓如今虽已抵达长安,但眉宇间的忧惧却未曾散去。
那一日的洛阳之战,着实给他吓到了。
他没想到,洛阳底下竟还困着一头魔龙,更关键的是,刘烨所掌控的力量太过恐怖。
对方若真的派大军压境,再加上那群诸侯联军在一旁辅佐。
哪怕他如今占据长安天险,外加百万西凉铁骑守护,心里也没有半点安全感。
董卓肥硕的身躯在铺着锦缎的坐榻上不安地挪动,看向下首恭敬站立的李儒:“文优啊,如今迁都之事已毕,我等虽暂得喘息之机。
然关东诸侯势大,若他们整合兵马,再度西向,叩击潼关、武关,如之奈何?”
李儒闻言,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微微躬身:“主公所虑,儒近日亦反复思量。
关东诸侯,看似同仇敌忾,实则各怀鬼胎,不过因利而聚的一盘散沙罢了。
强攻硬守,非为上策,儒有一计,可不费主公一兵一卒,令其自行瓦解,再无暇西顾。”
“哦?”董卓身体前倾,眼睛里迸发出精光,“贤婿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李儒却没有直接回答,再次拱手:“此计非儒独创,乃是一位大才所献。
故儒不敢贪功,特向主公引荐此人。”
“大才?何人?”董卓有些好奇。
能让心高气傲的李儒都主动推荐,这可不多见。
“此人便是贾诩,贾文和。”李儒缓缓开口。
“贾诩?”董卓皱了皱眉,他对这个名字还真没什么印象。
“他比之你如何?”
“文和之才,胜儒十倍。”
“此人尤其擅审时度势,洞察人心,主公一见便知。”
董卓此刻正是用人之际,且深信李儒眼光,当即大手一挥:“既如此,快请贾先生!”
不多时,一身灰袍,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平和的贾诩缓步走入殿中,对着董卓从容一礼:“在下贾诩,拜见太师。”
本来贾诩是不打算来的,奈何被李儒强行拉上了贼船。
他原本只是怕李儒说出自己黑冰之主的身份,外加也想在洛阳那场机缘中分一杯羹,这才答应李儒一同对付蔡邕。
谁能想到,最后竟然捅出那么大个篓子。
虽说最后确实解除了天道枷锁,但他也彻底上了董卓这条贼船。
没办法,以那位秦王的实力,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也参与了焚城计划,自己就是十条命也不够砍的。
董卓自然不知道贾诩此时在想什么,只是上下打量着贾诩。
见他气度沉静,心中倒也有了三分好感。
“免礼,文优盛赞先生大才,言先生有妙计可解关东之危,还请先生细细道来。”
贾诩闻言抬眼,目光与李儒短暂交汇,随即又垂下。
“太师谬赞。诩确有一愚见,或可试之。
关东诸侯,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刘表……等人,其联盟根基在于‘讨董’大义。
然此大义之下,掩盖的却是各自扩张地盘、争夺利益的野心。
既然如此,太师何不投其所好,遂其心愿?”
“投其所好?如何投法?”董卓不解。
贾诩倒也没有卖关子,声音依旧平稳:“请太师以天子之名,下诏封赏诸人。”
“什么?封赏他们?”董卓闻言一愣,随即大怒。
“他们反我,我还要赏他们?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主公稍安勿躁,”李儒在一旁适时开口,“主公且听文和说完。”
“好,你继续说!”董卓一双虎目圆瞪,大有你要是不给个合理的理由,今天就走不出太师府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