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又问起张不疑该如何治理锡丰国。
张不疑就照着嬴宏给的标准答案回答“依皇帝陛下文策,臣以为,应先确定锡丰国的生产模式,再权衡内外部环境合理分配生产资料,使锡丰国先能够初步稳定。”
“究锡丰国人文地志,臣私以为锡丰国仍是以畜牧生产为主,土地耕作恐怕还在开荒阶段,如此,臣计至少五年之内,锡丰国不能改变生产模式,也就无法进行诸制度改革。”
锡丰国的情况确实与大秦帝国诸藩属国的情况不同。
嬴宏有在驱赶着诸藩属国主动改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大秦帝国有嬴宏征服印度半岛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这巨大的人口红利诸藩属国都是能吃到的。
有人口红利作为政治和利益博弈的筹码,诸藩属国就可以依靠人口劳动力平衡内部各势力并发展生产。
可锡丰国没有这样的人口红利,甚至西秦王国现在都没有人口红利。
扶苏对东欧的征服并非用武力,而是匈奴人在前面践踏,扶苏在后面安抚。
这就使得扶苏不能像嬴宏对待印度土人一样对待东欧境内的诸部落。
如今西秦王国内的诸部落还是处于半自治的状态,扶苏只能先在要冲必经之地建城,重养城内之国人而趋利于城外野人,此状态如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自己疆域辖区的统治方式。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扶苏就不需要人口红利。
虽然城内之国人只需要西秦王国对经济良性运转就能被养得很好,但像李信、王离、蒙辙等武将及其麾下将士,又如诸子百家中公羊儒派的公羊祈、解邑张氏的张苗等人、清阳张氏的张占等人、江陵黄氏的黄彣等人、晋中李氏的李鲜等人等等,这些或在中央或各地一城一地的治臣就都是需要扶苏付出实际利益去笼络安抚的了。
可扶苏又不是武力征服的东欧,无法将东欧地区内的诸外族部落变成人口红利,西秦王国的土地政策又是借着大秦帝国的顺势而效仿的大秦帝国土地改革。
扶苏却又无法像嬴宏一样国有化国内生产并统一分配生产资料和生产所得。
如此一来,扶苏就要向外引入人口红利并适当改变资源分配制度。
首先,西秦王国的土地政策是不能变的,嬴宏好不容易进行了土地改革,扶苏是借了嬴宏的力才推行成功的西秦王国土地国有化。
那么可以改变的就是基于人口的资源分配了。
既然扶苏没有办法统一国内资源进行国有化生产,那么经营土地的实际上还是跟随扶苏而来的各氏族宗族。
扶苏便规定了,如某个氏族宗族有多少人,其中包括氏族宗族内十岁以上成员和氏族宗族内的奴隶人口,扶苏便按照一人四亩地的标准分配某氏族宗族多少土地的多少年使用权。
在年限内,这氏族宗族可以随意使用分配的土地进行生产,开荒耕作也可以,畜牧也可以,建厂生产也可以,扶苏只收取土地税和人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