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不浪费土地资源,扶苏又要每年派人到各地视察审核当地的土地使用情况。
如今年某氏族宗族有二十亩地没来得及耕作或者其他原因没能使用,明年扶苏就要派人经营这二十亩地。
若五年内这氏族宗族还不能使用这二十亩地进行生产,第六年扶苏就要收回这二十亩地。
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有氏族宗族会想到在自己现在还使用不到的土地上圈地建房或建厂,所以扶苏又规定了宅基地和工业用地一样要交土地税,且宅基地和工业用地的土地税更高一些。
或许还有更好的土地政策,不过扶苏现在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
既如此,奴隶人口便成了西秦王国的重要生产资料,毕竟氏族宗族一年光生孩子才能生多少,而且孩子生了还得养呀,最起码得养活过了十岁呀。
奴隶就方便得多了,奴隶又不用像自家孩子一样精心培养这种教育,奴隶只要能喘气,站在那就是四亩地。
也因此,扶苏对各氏族宗族最直接最有效的笼络安抚方式就是赏赐奴隶。
至于扶苏所用的奴隶人口,其实就是嬴宏每年送来的被阉过的印度土人和胡亥每年送来的被阉过的黑大壮了。
之所以被送来西秦王国的印度土人和黑大壮先要被阉割,就是因为西秦王国的土地政策和人口强相关,所以扶苏也不能允许地方势力以奴隶生奴隶然后向自己索取更多的土地。
西秦王国尚且需要扶苏依靠嬴宏、胡亥提供支持,就更不用说刚刚建立的锡丰国了。
锡丰国虽然有通过战争所得的奥德里西亚人,但才几十万奥德里西亚人还不够匈奴诸部分的呢,哪谈得上人口红利。
没有人口红利,没有新的资源进入,须卜阿黎耶就无法整合锡丰国的诸部势力,任何改革也就都无从谈起。
如果仅凭锡丰国自己发展,张不疑说的“五年内”其实都是大话,匈奴人能在二十年内自己搞出一个像样的地方政权都是难事。
最难就在于匈奴人没有形成中央政权的经验。
若说起,匈奴人也是有过诸部整合,完成部落制到方国制政权的机会的。
想嬴政一统六国时,塞外的诸匈奴人、胡人就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简单来说是华夏分崩时塞外游牧部落可以在华夏诸国之间赚差价,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进攻劫掠都是如此。
但嬴政统一六国后塞外游牧部落再南下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巨大体量的政权国家和经济体了,游牧部落没办法再此地卖贱就去他地卖贵,此国有战便取利为从或趁火打劫了。
如此一来,大体积的游牧部落便是难过,小体积的游牧部落便会饿死再被人瓜分蚕食。
因为塞外的自然环境不允许已经赚了几百年差价外快的游牧部落再继续超体量维持了,塞外的自然环境必然要将游牧部落打回其原本应该有的体量,再没有额外资源加持的正常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