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再次触动了在场许多领导内心最现实的考量——权衡与取舍。
的确,在国家层面,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都伴随着机会成本。几位领导不自觉地微微颔首,低声交换着意见,会场内的天平似乎又开始微微摆动。
张汝经见状,脸上忧色更重。对方的论点非常刁钻,直接命中了自主路线最难以回避的“短期阵痛”与“长期投入”之间的矛盾。
然而,李焕面对这连番诘问,并未显露出丝毫慌乱。他深知,到了这个层面,辩论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国家战略定力与远见的较量。
“你说得对,双轨并行是现实的选择,我们也不会自绝于世界。”李焕首先肯定了对方的部分观点,以示客观,随即话锋一转,“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哪一条轨是确保我们不会脱轨、不会受制于人的‘主轨’?哪一条又是权宜之计的‘辅轨’?”
“如果主次不分,甚至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购买外部的‘辅轨’上,那么当别人抽掉轨道时,我们整个前进的列车都将倾覆。”
他正视着那位学者,也看向所有正在权衡的领导,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
“关于资源错配的担忧,我完全理解。但我想请问,什么是真正的资源错配?是将资源投入关乎未来国运、一旦突破就能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的战略制高点,还是将资源分散投入到那些我们永远在追赶、却永远无法掌握定价权和主导权的领域?”
“今天我们在芯片上投入一万亿,看似挤压了其他领域,但一旦成功,它所撬动的将是十万亿、百万亿级别的智能产业生态,并将彻底盘活我们所有工业门类!这个杠杆效应,是任何其他投入都无法比拟的。”
“最为关键的是,”李焕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你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决定胜负的关键点。”
“哦?那我倒要请教,我忽略了什么?”学者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针锋相对。
“我们讨论的是芯片,但芯片是为未来的核心应用——人工智能服务的。”李焕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玩家,有且只有两个:华国,和漂亮国。”
此言一出,会场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在当下主流认知中,欧洲、日本等传统科技强国依然实力雄厚,李焕直接将它们排除在顶级玩家之外,已属大胆。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更是石破天惊: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国家比漂亮国更具潜在优势。我个人非常看好,我们能率先在AI的规模化应用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实现突破。”
李焕这番石破天惊的论断,让整个会场陷入短暂的沉寂,随即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那位金丝眼镜学者的脸色由愠怒转为惊愕,他扶了扶镜框,语气中带着强烈的质疑:
“李总,你这个判断……是否过于武断?将欧洲、日本等科技强国排除在顶级玩家之外,仅剩中美对决,这符合现实吗?”
“这并非武断,而是基于底层逻辑的冷静推演。”李焕的声音沉稳如山,丝毫不为所动,“AI的突破,首先需要海量的、高质量的数据进行‘投喂’。这种规模的数据,必须由一个极其庞大、统一且数字化程度高的单一市场来提供。”
“放眼全球,除了拥有超三亿人口、高度统一的漂亮国市场,以及拥有十四亿人口、正在加速数字化的华国市场,还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具备这样的市场体量和数据生成能力?”
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欧洲碎片化,日本市场萎缩且老龄化,它们或许能在某个细分领域保持领先,但这种局部的、点状的领先,不足以支撑其在全局性的AI革命中成为主导力量。在这场决定未来格局的竞赛中,它们已经失去了入场券。”
“那么,你凭什么判断华国比漂亮国更具优势?”学者紧追不舍,会场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原因很简单,AI终究是工具,工具的终极价值必须体现在对生产力的颠覆性提升上。”李焕斩钉截铁地说道,“而当今世界,规模最庞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工业化国家,正是我们华国!”
“当AI这种拥有近似人类思维逻辑的工具,与我们的制造业全体系深度融合时,其所能释放的效能将是指数级的。我们拥有AI技术落地最肥沃的土壤——无穷无尽的应用场景、复杂的生产流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海量行业数据。这才是AI能够从实验室走向战场,真正转化为国家实力的关键!”
他话锋一转,直指漂亮国的软肋:“反观当下的漂亮国,长期的产业空心化已严重削弱了其实体经济基础。即便他们在基础算法和理论研究上暂时领先,但请问,他们最先进、最规模化的AI应用场景在哪里?是局限于让AI去绘画、写小说、进行艺术创作吗?”
“这些应用固然精彩,但无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李焕的声音陡然提高,“AI的终极战场,在工厂的智能产线上,在智慧城市的治理系统中,在精准农业的田间地头,在物流网络的全局优化里。”
“而这些,正是我们无与伦比的优势所在。没有应用的牵引,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制造基础,再聪明的AI也无法转化为国家的肌肉和力量!”
“所以,”李焕得出结论,目光如炬,“一旦漂亮国意识到我们将在AI领域实现决定性突破,他们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进行遏制。而限制我们获取高精度芯片,无疑是最直接、最致命的手段。”
“但那漂亮国人也不傻,”金丝眼镜学者做最后的挣扎,“他们难道不知道,封锁反而会促使我们加速走自主化道路吗?”
“他们当然不傻。他们的目的,从来不是要永久地、彻底地锁死我们——那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资本全球流动的规律。”李焕洞察本质,给出了致命一击,“他们要的,仅仅是延迟!是利用技术代差,为我们设置障碍,延缓我们的突破速度。”
“商场如战场,在颠覆性技术革命面前,向来是赢家通吃。只要他们能利用这几年的窗口期,在AI领域率先形成完整的生态和商业闭环,就能依靠强大的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像他们在上一次信息革命中做的那样,抢占全球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将我们长期锁定在追随者的位置。”
“届时,我们即便后来突破,面临的也将是一个被他人规则统治的、固化的市场格局。”
李焕的论述犹如拨云见日,将一个关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清晰地指向了国家命运与时代机遇的终极拷问。
会场内,先前细微的议论声彻底消失了,一种凝重而深沉的寂静笼罩下来。多位领导缓缓靠向椅背,陷入长久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