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在薄雾晨曦中苏醒,这座融合了传统水乡韵味与现代建筑美学的会场,即将见证一场可能改变华国互联网格局的重要会议。
李焕独自步入主会场,偌大的空间内已是冠盖云集。他一眼就认出了几个熟悉的身影。
这些往日在各种场合相遇必定会热情寒暄的老朋友,今日却只是隔着人群与他微微点头,嘴角虽挂着笑意,眼神中却明显带着刻意保持的距离感。
会议开始前的自由交流时段,会场内洋溢着看似轻松融洽的气氛。然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李焕所在的区域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
企业家们宁愿在远处拥挤地站着交谈,也不愿靠近他身旁那些空置的座位。这种精心设计的社交隔离,比任何公开的质疑都更令人感受到商场的冷暖。
李焕却始终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安然独坐,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会议资料,仿佛周身的一切喧嚣与疏离都与他无关。这份超然的镇定,反而让几个刻意避开他的友人露出些许不自在的神情。
就在这时,会场入口处传来一阵克制的骚动。一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的老人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缓步而入。在场嘉宾纷纷起身致意,老人微笑着向众人挥手示意。
在与众人目光交汇的瞬间,李焕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这位长者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似乎比其他人都要久上那么一瞬。虽然这道意味深长的注视转瞬即逝,却让李焕心中微微一动。
老人很快在主宾席就座,随着主持人庄重的开场,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在热烈的掌声中,老人稳步走上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老人的声音沉稳有力,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的每个角落,我们欣喜地看到,华国互联网产业这些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跟跑者逐渐成长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领跑。
他细数了华国互联网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基础建设到模式创新,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言语间充满对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与真挚肯定。
但是,老人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底层技术、核心算法、高端芯片等关键领域,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们,不仅要着眼于商业模式创新,更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格外铿锵有力:我们要鼓励那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投入基础研发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正在为华国互联网的未来夯实根基。
当然,老人的语气又回归平和,开放与合作始终是我们的基本态度。我们拥抱全世界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来到华国市场,在良性竞争中共同成长,在合作共赢中开创未来。
老人的话音落下,会场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番高屋建瓴又切中要害的讲话,无疑为整个大会定下了基调。
李焕敏锐地察觉到,随着这番话的落地,会场内的氛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午的欢迎宴会上,几位先前对他敬而远之的老朋友,终于端着酒杯主动走过来打了招呼。虽然交谈依然保持着谨慎的距离,但至少,那道无形的冰墙已经出现了裂痕。
然而,这种改善终究有限。按照大会议程,李焕本应在下午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发表题为《AI——通往未来世界的钥匙》的主旨演讲。但就在论坛开始前,主持人却面带难色地找到他,语气充满歉意:
李总,实在不好意思,因为前面几位嘉宾的发言略有超时,我们不得不将您的演讲时间压缩到十分钟。还请您见谅。
李焕闻言,心中了然。这哪里是时间安排不当,分明是柳家势力在作祟,连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都用上了。他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洒然一笑:
理解,十分钟足够了。
他深知,在这种场合下据理力争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显得自己气量狭小。既然只有十分钟,那就要让这十分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站在演讲台后,李焕的目光从容地掠过台下——有关切,有期待,更有不动声色的审视。他调整麦克风的角度,声音沉稳有力:
各位同仁,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拐点。开篇第一句,就定下了与众不同的基调,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从云计算到万物互联,每一次技术浪潮都重塑了商业格局,创造了巨大价值。在座的各位,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他稍作停顿,让话语的力量充分沉淀:
但当变革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时,我们必须思考:下一个颠覆性的奇点在哪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我深信——人工智能,正是开启未来世界的那把钥匙。
台下原本稀疏的交谈声渐渐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被刻意边缘化的演讲者身上。
但这把钥匙的特殊之处在于,李焕话锋一转,它不仅要能打开一扇门,更要能开启一个完整的新世界。这个世界里,AI将不再是独立的工具,而是如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渗透到每个行业的核心环节。
李焕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坚定:
“如果我们回顾华国互联网的历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演进轨迹。”他身后的大屏幕上随之浮现出简洁的时间轴。
“在pc时代,我们是跟随者——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从搜索引擎到社交网络,我们几乎每一步都在追赶西方的脚步。那时我们学的是‘模式’,拼的是‘本土化’。”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他微微提高声调,“我们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与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不再仅仅复制模式,而是开始创造真正植根于华国土壤的商业模式。我们证明了,在应用创新的层面,我们不仅能跟上,甚至能够反超。”
台下不少听众微微颔首,这段历程他们亲身经历,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