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潜移默化,遥渺渺蓦然发觉她好像再也回不去了,而她也享受着这种转变。
小猪仔在遥渺渺怀里拱了拱引得遥渺渺回过神来。
遥渺渺抱紧小猪仔,感受着小猪仔身上的温度,她觉得有些冷,尤其是濡湿的罗袜黏得脚很难受。
遥渺渺蹙了蹙眉,越发觉得雨天恼人了。
“假设你驾车出行经过分岔路口,马受了惊停不下来,你只能从前面两条路中选择一条通过,一条路中央绑着一人,另一条路中央有三人在游玩。那条三人游玩的路是你原定的路,并且早已明令告知不许人出现在这条路上,可他们却不顾禁令站在路中央。你会选择从哪条路通过?”
经典的道德伦理困境铁轨难题,遥渺渺很想知道霍光该如何抉择。
“这一人和三人都是谁?” 霍光沉思道。
“是谁重要吗?”遥渺渺缩了缩脚趾,觉得好冷,一想到自从来了大汉她就没受过这般冷,立马失了耐心道,“就当都是一样的人吧。”
霍光毫不犹豫地道:“那我选择一人的那条路。”
遥渺渺有些惊讶:“为什么?不遵从指令的可是另外三人。”
“既然都是一样的人,那么死一个人会比死三个人造成的麻烦更少。” 霍光眉心皱起,他看见遥渺渺的罗袜几乎全湿了,“小心风寒,你先回殿内吧。”
遥渺渺向廊内后退了半步:“无关个人对错,无关性命数量,你选择损失最少的一条路,对吗?”
霍光点了点头后,又犹疑道:“你是觉得我不该这么做吗?”
霍光的意思是若那个被绑的一人死了,造成的麻烦会超过另外三人,那么他会选择死三人。
遥渺渺说不上是对是错,就像在封建社会执行了两千多年的盐铁官营政策,单单一场盐铁会议对其争论都足够编撰成一本《盐铁论》,直至21世纪也依旧难下定论。
很多事情可能本身就没有正确答案,正确与否,取决于判断者的立场。
若霍光作为一个匡扶社稷的辅政大臣,这样抉择又如何算得上错呢?
“望君自今往后行想行之事,莫自困樊笼。”遥渺渺更相信史书对霍光的功绩有大量的删减抹杀,从霍光废掉刘贺开始,霍光就不可能得到封建社会主流的认可,想必霍光也清楚的吧。
废帝的时候,霍光在想什么呢?
遥渺渺没有问,只是说了句:“赶紧回去换件衣服吧,莫要冻着。”
遥渺渺转身就要离去,霍光再次下意识的抓住遥渺渺的裙角。
霍光讪讪地松开裙角,轻咳了声道:“李季,还要杀吗?”
遥渺渺怔了怔,没有回头去看霍光,雨声淅淅沥沥地拍打着雨帘,整个世界似乎都只剩下了雨声。
“若我不在了,李季杀无赦。”
遥渺渺听见自己轻缓的声音响起,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诺,霍光遵命。”霍光的声音坚定而沉稳。
喧嚣从宫人看到遥渺渺衣衫洇湿开始,人影纷乱又是准备汗巾,又是备好新衣,唯恐遥渺渺着凉。
霍光退至殿门之外,远远看着这一幕,想的只有遥渺渺那句“随葬茂陵”。
若这个人真的来自这个时代之后,那么这句话是否一定会应验?那么这个人会在茂陵吗?
会的吧,陛下如此隆宠,以至于宫人都不敢稍稍怠慢半分。
想起遥渺渺刚才的样子,霍光觉得刘彻喜欢遥渺渺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