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盯着关羽腰间青龙偃月刀的吞口兽首,指节在虎符棱角上碾出青白印子,蟒纹袍前襟的酒渍顺着褶皱滴到青砖缝里。他忽然嗤笑一声,虎符被掌心汗渍浸得发滑:“云长不若直言。”袍角扫过满地酒坛碎片时,案上烛火忽明忽暗,将舆图上朱砂标注的豫州城池映得如血窟窿。
关羽垂在身侧的手指蹭过刀鞘铜钉,丹凤眼在烛火下眯成冷刃般的弧线。他拱手时护腕银钉簌簌轻响,小臂旧疤在锦袍袖口若隐若现:“某家此来,所为者乃军国大事。”帐外四更梆子的余音里,他声线沉得像浸了冰水的檀木,“袁术篡逆,代汉称帝,我主承天子之命,与曹公相约讨贼。今日吾辈率大兵,千里跋涉山川而来——”袍角扫过打翻的酒壶时,足尖轻点将那琥珀色酒液踩在靴底,“不为其他,乃应前约,为曹公取豫州之地。”
荀彧素白袖口猛地攥紧竹简边缘,被酒气熏皱的《孙子兵法》“哗啦”展开半页,“将军之事,静以幽”几字在烛火下扭曲如蛇。荀攸按在剑柄上的手指节泛白,玉带扣绷出冷硬的弧线,却见关羽指尖轻叩刀镡,吞口兽首的獠牙在残烛下泛着温润的光:“昔日文若先生在临淄时,早与我主约定——我大军过处所占之地,待平定谯县,生擒孔伷,皆属曹公。”
曹操突然抓起案上冷透的蒸饼,饼屑簌簌落在虎符铭文上:“哦?谯县如今是铁桶阵?”他咬下半块蒸饼,目光扫过舆图上被酒液洇湿的谯县标记,那里的朱砂红点正顺着纸纹晕成血线。
“曹公不必以此相试。”
关羽垂眸望着自己靴尖碾开的酒渍,指腹摩挲着刀柄吞口:“前番某家与元让、子和二位将军相会,已知曹公麾下精锐,名曰虎豹骑者,攻城损伤不小。然今谯县城内,孔伷精锐并老弱十万军马在内,全城上下围作铁桶一般,更甚从前——”帐外更夫的梆子声遥遥传来,他忽然抬眼,丹凤眼里的烛火碎成两点寒星,“可谓金城汤池、坚如磐石。”
荀攸掷出的银盏在青砖上滚出脆响,恰好停在关羽靴边。关羽足尖勾住盏沿轻轻一旋,银盏内壁的酒渍画出圆弧形水痕。他拱手的力道让袖口露出半截小臂旧疤,那道伤疤在烛火下泛着淡粉色,“只是这十万军马困守孤城,若强攻必损折过多。某今夜来此,除了叙旧,更承德然之命,欲与曹公合计——”刀身与鞘摩擦的轻响如箭在弦,他指节叩了叩案上虎符,“如何让这‘坚如磐石’的谯县,破城于曹公马前。”
关羽垂在身侧的手指忽然顿住,掌心隔着锦袍蹭过腰间革囊的铜扣。他抬眼时丹凤眼掠过曹操指间泛青的虎符,另一只手已探入囊内,指尖触到信笺边缘的火漆印——那是刘彦惯用的纹,边角还留着封缄时烫化的蜡珠碎屑。
革囊开口的摩擦声混着帐外更漏,他捏着信笺抽出的动作极稳,银护腕在烛火下划过半道冷光。信纸展开时发出细微的簌簌响,宣纸上的墨痕尚带着松烟香,刘彦惯写的悬针篆在烛火下显出血般的色泽:首行“孟德兄亲启”四字的末笔勾得极利,像剑锋挑开帐中凝滞的酒气。
曹操的指节在虎符棱角上碾得更紧,蟒纹袍前襟的酒渍恰好滴在信笺左下角——那里绘着芒砀山地形图,墨线勾勒的河道旁注着标记,旁边用朱砂画着蜿蜒水线。关羽指尖敲了敲图中溃堤的朱砂印记,袖口滑落露出小臂旧疤:“前番在芒砀山,某率数千人马掘开雒水支流,三万贼兵困在河道时,连人带甲漂了半里地。”
信笺翻到第二页时,荀彧的素白袖口扫过案上《孙子兵法》,竹简边缘的“以迂为直”四字恰好与信中“围而不攻”的朱批重叠。关羽的指腹划过信末“刘彦顿首”的落款,那里的墨色比别处深上三分,显然是提笔时力道沉了沉。
曹操突然将虎符拍在案上,震得舆图上的朱砂标记簌簌落粉。信笺上“粮草耗尽”四字被他指尖碾得发皱,纸背透出的墨痕恰好映在舆图的谯县城郭上——那里的城墙轮廓被酒液洇得模糊,像被血水浸软的纸糊城池。关羽看着他捏信笺的指节泛白,吞口兽首的獠牙在烛火下晃出温润的光。
孟德兄亲启:
睽违数月,闻公帐下旌旗指谯,心念前约,故遣云长面陈机宜。今以笔墨为锋,细陈破敌之策,望公察之。
前月芒砀山之役,某遣云长率军马掘雒水支流,夜决堤岸。时贼将李猛三万部众屯于谷底,大军渡河之时,未料水势骤至——
睢水东支决口处宽三丈,水势如银龙出渊,半日内淹没贼军,甲胄辎重随波流逝,溺亡及伤者过半千余,降者近万。其部众至今闻水声而色变。此役虽未直取谯县,如断孔伷一臂,令其守城更怯。
孔伷据谯县而守,如金城汤池一般。
其城内屯兵十万,分守四门,城头设礌石滚木无数,护城河深数丈,引雒水灌注。粮道北连梁国,乃为关键。
此役当避强攻之损,取“以迂为直”之法。
令子龙率本部驻北,截击梁国可能绕道的粮队,同时以箭书射入城中:“梁国粮绝,北面兵叛,降者免死,拒者同焚。”
谯县存粮纵多,十万之众在此,亦支撑不久。待城内炊烟断绝、守兵夜啼之时,便是破城之机。
若敌军自乱,可乘机劝降。如敌军欲突围野战,则入我?中矣。公麾下虎豹骑可潜屯西门外密林,某部届时自东门佯攻,公乘其内乱突入,内外夹击,则谯县指日可下。
昔年文若先生于临淄相商,言“大军过处,平定之后,地属曹公”。今某践诺在前:
谯县及豫州诸县,破城之日,公可遣官署理,某部绝不染指。
云长为人忠诚,不会虚言。吾兄此来,兼可作公帐前问讯之用,以证彦言非虚。彦虽不才,愿与公共执牛耳,扫清逆贼。谯县之破,不过月余,公其静待佳音。
刘彦 顿首
昭宁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