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我们部落的每个族人,肯定少不了去周围营地做事或者学习,要是完全依靠步行或者你们的运输队伍,那很不现实,限制也很多,有时很多时间和力气,就白白浪费在路上。”
“而两个营地中间有了牛车甚至只是驴车,那行动起来就方便多了,这些族人,甚至可以一天一个来回。。”
熊雨点了点头,从前几年就从事部落物资运送的他,很清楚这些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熊洪之前说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让他记忆深刻。
随着部落人口的不断增加,熊部落建造成立的营地也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熊部落差不多已经有超过八十个村子和营地,绝大部分营地,都能通过陆路连接到一起。
而且熊部落经常会召集族人或者村长进行一些学习、会议、竞赛等任务,有时候不能完全指望运输队伍,有些村子,就直接派出一队人手,前往本部或者其他营地参与其中。
并且这些营地为了发展农耕和养殖,或者是自己特色的产业,自然不能跟以前一样,独立地发展,而是要按照熊洪等人的规划,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比如说草村,就成为熊部落最大的麻田种植区域;比如黑齿村,就是西部探索队出发的前沿基地。
功能不同,各自所擅长的产业自然也不相同,就会存在着这个村子可能这种物资丰富、另一种物资匮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主要就是依靠运输,达到一种物资的平衡。
最方便的,当然就是相邻村子、营地之间的互补,不仅仅是物资,更重要的是人员的顺利调动。
比如每到麻田收割的时候,草村就会邀请周围的村子和营地来帮忙,这个时候,营地之间的人员运输,就显得很是重要。
而发展营地间的短途运输,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目前在莽莽群山中,除了营地和村子周围,道路上其实也并不安全,每次行走都需要十几个人走在一起,还要携带不少的武器,防范野兽的袭扰。
如果单纯的徒步,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但有了车辆,速度快,能够运载的武器就会多不少,族人的行进时间更短,相应地,也减少了暴露在野兽视野内的风险。
“嗯,这件事等回去之后,你拟个大致的思路出来,就跟我说的一样,营地与营地之间,大概多久派一次牛车?每个营地需要多少牲口?这些牲口应该由谁来统一管理和照料?每次派车需要至少多少人……这些问题,你都要考虑进去。”
熊雨认真地点着头,顺手掏出本子,在上面飞快地写着。
“况且,这种营地间的公共交通,以后随着我们道路的完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不仅能传递消息,这些族人总会有熟识的人在其他营地的,有了这些公共交通,他们也能在休息的时候互相拜访,让部落内部的交流更加密切。”
“另外,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些营地之间的车辆运输,是不是可以收取一些费用,比如一铜币,从这处营地坐到下一处营地……”
一听到铜币,熊雨的眼神立马清澈了不少,他仔细听着熊洪的讲解,同时心里也在盘算着,这种“收费”的可能。
事实上,在白河诸部的运输车队,很早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收费”运送的模式,不管是熊部落还是其他部落,只要是使用车队运送物资,就要先掏一笔费用出来。
“一个铜币……倒不是太贵,我想大部分族人,只要是认真工作的,这些铜币是能拿的出来的。要是运货超过一定的重量,我还能再加一些铜币……”
熊雨的想法立刻就丰富了起来,这些实例有很多,他完全可以参考熊欣、白河车队、部落船队的方法,来完成熊洪族长交待的任务。
熊洪并不打算让族人免费使用这些牛车和道路,要是有利于熊部落集体的事情那也就算了,可是这些族人间的交流如果是私事,再用部落的资源,就很不合适,这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
而收费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点,一铜币虽然对熊部落的族人来说并不算多,但总归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而且收上来的铜币,可以再投入到营地的建设、车辆的建造和牲口的饲养上,不仅能减少部落的支出,也能筛选掉一些没有迫切需求的族人。
要知道,营地与营地之间,要想搭建完成这种公共交通网络,至少每个营地需要两辆牛车,四头牲口,还有两个专门从事这件事的族人,再加上所需要的草料、设备,投入还是很大的。
“明白了,族长。这个办法确实不错。族人们都想去不同的营地看看,有了这些车辆,他们平时休息时也能抽空前往其他地方。”
熊雨点了点头,从很早之前,熊洪便格外重视部落的交通,甚至在跟各个部落交流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看跟这些部落连接的道路,哪里需要修补、哪里需要截弯取直,他都一一标注下来,并反馈给熊二去进行建设。
鸠羽等人跟在熊洪后面,又经过两天的行走,在穿过一座用木头搭建起来的桥梁后,到达了一处要比八号营地规模还要大的地方,而这里被熊部落的族人叫做草村。
草村被一大圈围墙围了起来,墙体大概有近两米五高,呈一个矩形,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在西侧和东侧,各有一道门,门上有门楼,几名族人站在上面,随时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族长!”
得到消息的草根等人,老早就等候在营地外面,见到熟悉的旗帜、熟悉的车队和熟悉的族人,草根等人纷纷激动起来,看着熊洪高大的身影向他们走来,更是差点就跪拜了下去。
“好,好,你们都好!”
熊洪穿过道路两边拥挤的人群,不时地跟这些族人们握手,面露微笑,这些族人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正是他带着另外一批族人在外面日夜奔波、披荆斩棘的原因。
鸠羽跟随着小队长进入草村内部,从外面看还不觉得草村有多大,但进入之后,沿着内部主道两侧,分布着十几栋整整齐齐布置的房屋,这里就是营地的居住区;
再往前走,营地中央的位置,有一栋两层的建筑,跟其他建筑并没连接到一起,是营地的明堂所在,也就是供营地的村长、各队长日常处理事务的所在。
经过明堂往东走,还经过饭堂、训练场、仓库以及粮仓,这里是村子的生活区,而在道路尽头靠近东门的位置,依靠着围墙,还建造了一大片草棚,靠北的是喂养牲口的厩棚,靠南的,则是族人剥麻的地方——在围墙外面的空地上,到处可见一捆捆还没有来得及剥开或者已经剥开的麻杆。
将牲口赶到厩棚里照护之后,鸠羽便在队长的安排下,一同前往西侧的居住区。
草村的条件要比八号营地好上太多,甚至沿途的所有营地加一起,都没有草村住的舒服,这是鸠羽最直接的感受。毕竟在其他营地,地方小没地方睡,只能睡在帐篷里,十几个人挤在一起,闻着帐篷里难闻的味道。
而在草村营地,总算不用住帐篷了,成排土木结构的房屋,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营地的居住区内,每栋房屋,都有五六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面挤一挤,都能睡下二十多人,要是算在睡在地上的,还能再加十来个人。
除了住宿的房屋比之前的营地多,这里还有一些八号营地甚至其他营地都没有的东西,围墙外有一处很大的池塘,通过一条水道与旁边的凌河连接到一起,在绕过围墙后,又在另一处通过水道,将池塘里面的水流入凌河。
“那个地方就是村子的麻池,听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那些泡在水里的东西做成的。”
池塘自然不是为了养鱼,而是用来沤麻,沤麻时的味道比较大,如果放在靠近居住区的位置,那味道可想而知,所以当村子的麻杆产量上来的时候,草根便带着人将距离东侧围墙三四百米的一处洼地利用起来,从旁边的凌河挖了一条引水沟,把水引导到洼地来,形成一处池塘。
为了这些水流能流动起来,还在南侧又挖了一条水沟,将水引了出去,形成了四周都环水的营地布局。
鸠爪跟鸠羽很幸运地分到了一个房间,今天不需要考虑搭帐篷,时间自然充裕了一些,而在吃过饭之后,夕阳也才刚刚下山,对这些站在围墙外向外眺望的新人们,熊部落族人也没有太多干涉,总不能这个时候就去睡觉吧。
所以鸠爪找到鸠羽,跟其他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好奇地打量着营地周围的风景。
“那些东西能做成麻布衣服?”
鸠羽本能地感觉到这个说法很不信,自己身上也穿着熊部落发给他们的麻衣,这种比兽皮透气、轻便又柔软的东西,深受族人们的喜爱,很多人空闲下来的时候,都舍不得穿在身上,而是小心地保存。
据说熊部落一年也没办法生产出多少麻布,不然为什么跟下河谷诸部交换的时候,一卷麻布只能换一个族人?
而这种珍贵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被部落族人随意地扔在水塘里,就这样泡着?还散发出一些臭气?
“骗你干什么,这些麻布就是靠这些东西做出来的……不信你回头可以去问问队长。”
“听说明天我们还要在这里待一天,等什么船来拉我们,这下终于不用自己走路了。”
草村营地有很多让他们好奇的地方,东门那处剥麻的草棚,里面摆放着各种他们不认识的工具,在旁边的空地上,几棵树木中间,绑着绳子,上面晾晒着很多长长的麻皮。
鸠爪高兴地往地上一坐,正准备躺下,又想到自己身上穿着“贵重”的麻布衣物,便又往前挪了挪,“队长说了,上船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