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远是谁?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危机处理专家,外表冷峻,内心却比谁都敏锐。
面对质疑,他没像个愣头青一样跳起来反驳,也没像个老油条一样打太极,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放!
视!
频!
只见屏幕上出现一个听障少年,他穿着一件特殊的振动背心,在模拟的管道泄漏环境中进行测试。
这场景,有点儿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又有点儿像残奥会的训练现场,让人感觉既新鲜又震撼。
更牛的是,在所有传感器全部失效的情况下,这少年竟然提前4分钟预警了一处管道的微小裂缝!
要知道,在危机处理中,4分钟,那可是生死攸关的黄金时间!
视频末尾,少年用手语比划着什么,神情专注而认真。
翻译员的声音缓缓响起:“地在抽筋,像妈妈洗衣服时的手抖。”
这句比喻,简直绝了!
既形象又生动,让人瞬间get到了那种微妙而危险的感觉。
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刚才还叫嚣着“侮辱人格”的老教授,也默默地闭上了嘴巴,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
林志远环顾四周,确认效果已经达到,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
“从今天起,‘无声警戒线’正式纳入应急值守体系,编号Y07。”
这编号,就像是给这群默默奉献的听障人士颁发的一枚勋章,虽然无声,但却代表着肯定和尊重。
紧接着,张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感知传承班”计划!
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人文关怀,一下子把“活体探测器”的冰冷感给融化了。
计划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邀请退休的老技工与听障学生结对训练,把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传承下去。
首课设在废弃的人防洞里,这地方阴暗潮湿,充满了神秘感,简直是搞事情的绝佳场所。
课程的内容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辨震识人”!
what?这是什么鬼?难道要靠脚底板来认人吗?
还真就是!
学员们被要求仅凭脚步引起的地面微震,判断行者的年龄、体重甚至情绪状态。
这难度,简直比听声辩位还要高几个level!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震惊了。
一位退休的老修表匠,闭着眼睛静静地坐在那里,感受着地面传来的细微震动。
突然,他睁开眼睛,指着一个孩子说道:“这孩子走路带怨气,肯定心里不痛快。”
一开始,大家还不相信,以为这老头是在瞎蒙。
但经过了解才知道,这孩子刚刚被同学孤立,心里正憋着气呢!
这下,所有人都惊呆了,看向老修表匠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张老师当场拍板:“课程不限于技术,更要成为‘体感共情实验室’!”
这下,这课程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传承技术了,更是要培养孩子们感知他人情绪,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
不得不说,张老师这招,真是高!实在是高!
然而,就在“人体中继计划”和“感知传承班”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陈秀兰,这位环卫工人协会的秘书长,敏锐地察觉到,部分环卫工因为参与“扫帚预警”遭到了工头的排挤,工资也被克扣。
这帮人,还真是雁过拔毛,连环卫工的血汗钱都要榨干!
陈秀兰是谁?
基层代言人,嗓门大,心细密,最见不得这种欺负老实人的事情。
她没有直接去找工头理论,而是不动声色地策划了一场“全市道路清洁技能大赛”。
这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但比赛的规则却让人眼前一亮——凭扫帚声音判断路面干湿程度!
这简直就是把“扫帚预警”搬到了台面上,让那些工头想排挤都没法排挤。
比赛的结果更是让人大快人心——八名“听地人”包揽了前十名!
这下,媒体可炸开了锅,争相报道“会听路的扫把”,把这群默默奉献的环卫工捧成了明星。
市环卫集团一看,这还得了?
赶紧紧急出台《一线感知贡献奖励办法》,明确将“环境预判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这下,那些工头想克扣工资都没理由了,只能乖乖地给“听地人”发奖金。
陈秀兰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既保护了环卫工的权益,又推广了“扫帚预警”,简直是一箭双雕!
这边环卫工的问题刚解决,那边于佳佳又开始搞事情了。
她推动“陶罐轮值制”,每个试点区域由居民自愿报名守罐,记录每日体感变化。
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仪式感,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古代。
姚小波是谁?秦峰的堂弟,青年视角旁观者,成长中的观察者。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设计了一份简易的日志模板:三栏——“脚底感”“耳畔风”“心头悸”,允许画图、写字、贴纸。
这设计,简直是太人性化了,让那些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能轻松参与。
这不,没过几天,东城区一位老太太就交回了一份特殊的日志。
只见日志的封面上,画着一个哭脸井盖,看起来十分滑稽。
内页上,老太太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它昨晚咳了一夜,我没敢睡。”
这描述,简直是太生动了,让人感觉这井盖就像一个生病的孩子,让人心疼。
于佳佳看到这份日志,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赶紧组织团队进行核查。
结果发现,果然是附近的一个阀门松动,引发了谐振,导致井盖发出了奇怪的声音。
于佳佳立刻安排人员进行维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事故。
事后,她将这份日志影印了一百份,发至各个社区中心,还在上面写了一行字:
“群众的眼睛闭着,心是醒的。”
这话说得,真是发人深省,让人意识到,即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老头老太太,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于佳佳总觉得,平静的湖面下,隐藏着更大的暗流。
果不其然,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这一天,清明雨夜,于佳佳正在巡查断裂链修补段。
雨水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让她感到一丝凉意。
突然,她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断续的敲击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诡异。
于佳佳心头一凛,循声走去,发现声音是从一片荒草丛中传来的。
她拨开荒草,看到一个人影正蹲在地上,拿着一把铁锤,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地面。
雨夜中那身影,配合着铁锤落下的闷响,像极了午夜惊魂片场。
她猫着腰,悄无声息地靠近,肾上腺素飙升,感觉自己像个准备抓现行的侦探。
拨开那堆一人高的荒草,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直接愣住……
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十几个穿着反光背心的施工员,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正围成一圈,用扳手一下一下地敲着井盖!
那节奏,缓慢而庄重,仿佛在进行某种古老的祭祀仪式。
领头的人,赫然是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总工程师,郑卫东!
他看见于佳佳,略微一愣,随即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于工,今晚…我们替那些当年不敢说话的人,还一声响。”
姚小波躲在一棵老槐树下,举着摄像机,镜头对准了这群雨夜“敲井人”。
他看着屏幕里那些沉默的身影,手指悬在录制键上方,迟迟不敢按下。
录像机最终还是开始工作,但姚小波迟迟不敢命名文件……
他隐隐觉得,比眼前的“敲井”行为更吊诡的,还在后头。
他不知道的是,这场雨夜的“敲井”仪式,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逼近。
“走吧。”于佳佳说。
夏至夜,空气闷热得像个蒸笼,年度“静听仪式”如期上演。
七处哨点同步熄灯,孩子们乖巧地将小手贴紧地面,感受着大地的呼吸。
大人们则更接地气,直接脱了鞋,围坐在哨点周围,仿佛一群虔诚的信徒在聆听神谕。
忽然,西郊岗哨的振动背心像抽了疯似的,急促地闪烁着红光——体感数据显示“地面短促痉挛”,这感觉就像是便秘了三天,终于要一泻千里的前兆。
姚小波一个箭步冲到电脑前,调取历史数据进行比对,越看越心惊。
这频率,这波形,竟然与三年前那次塌陷事故前夕的数据高度相似!
简直就像是历史在重演,只不过这次换了个bGm。
“不好!要出事!”姚小波正欲上报,却发现电脑屏幕一片雪花——暴雨导致基站故障,信号中断了!
这感觉就像是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让人抓狂。
黑暗中,张老师猛然起身,脸上的表情严肃得像个战士。
她用手语疾呼:“传!用手传!”
刹那间,七座岗哨仿佛被激活的神经元,迅速行动起来。
手电筒的摩斯码,拍地的节奏,尖锐的哨音,在黑暗中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以最原始的方式,将警讯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向指挥中心。
这场景,简直就是一场无声的史诗级接力赛。
窗外,雷声滚滚,仿佛大地也在发出愤怒的呐喊,震得人心惶惶。
于佳佳紧紧地握着手中的陶罐,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知道,这一次,他们终于学会了用沉默对抗沉默,用行动守护家园。
“成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未必......”于佳佳望着窗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