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器三十七年春,乾清宫暖阁内,二十八座蒸汽暖壁吞吐着鲸油蒸汽,铜制熏炉飘出的乳香混着齿轮润滑油的气息。朱载钧抚过御案上的橡胶蛇鳞浮标,鳞片间凝结的硫磺油珠折射出七彩光晕——这是密西西比河地脉连续三月平稳的实证。
「陈匠作,这月的钟鼓校准如何?」朱载钧望向阶下正在调试青铜钟鼓校准器的老匠人。
「回陛下,」工部营缮司员外郎陈懋擦了擦老花镜,示意学徒赵小乙转动齿轮,十二根九寸铜管依次鸣响,「黄钟律十五转校准无误,齿轮每转九寸击钟一次,与《工器纲目》所载分毫不差。」他叩击第一根铜管,悠长的共鸣声中,赵小乙的验铅镯泛起微光,「小乙,数击数。」
「回师傅,齿轮转三圈,钟鼓击二十七次,合黄钟律九转。」赵小乙垂手而立,袖口露出新纹的工禾纹刺青,「今日蒸汽压力偏了半寸汞柱,经「黄钟律压力阀」校准后,转速已归位——此阀设计源自郑和《工器拾遗》中的「水压定频法」,果然分毫不差。」
朱载钧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工器监尚书徐光启:「徐卿,黑十字的地脉异动可有新讯?」
「陛下,」徐光启展开十二转谐波矩阵的最新记录,铜制框架上的齿轮随他的动作轻轻转动,「阿巴拉契亚水晶矿脉振动频率稳定在黄钟律十五击,密西西比河土脉金反应归零,」他指着美洲琉璃模型,「连续三月监测显示,黑十字的「水晶-土脉共振器」已停止运转——但落基山脉西麓的钟鼓监测网昨夜捕捉到异常高频振动,疑似水晶棱镜移动。据《工器拾遗》「地脉七鉴」所述,此乃「光学邪音」渗透之兆。」
首辅张居正抚须沉吟:「其残部或已深入内华达荒漠,借地脉屏障隐匿行踪。」他展开《全球钟鼓防御图》,神罗境内的工禾纹标记如繁星密布,「需防其拆解水晶矿脉,以驼队转运至北非——那里距阿拉伯联邦的橡胶林不足两千里。昔年郑和船队曾在北非立「工器互惠碑」,今其地脉必不能容邪术。」
「传旨锦衣卫,」朱载钧敲了敲验铅镯,镯面「工器永昌」刻纹在蒸汽灯下泛着冷光,「加密加勒比海至好望角的钟鼓监测网,但凡检测到水晶光学频率,一律以咖啡渣炭炮覆盖——此炮设计参照《拾遗》「火攻二十八法」,可破光学幻阵。」他转向户部尚书李戴,「神罗铁矿产能如何?」
「陛下,鲁尔矿区的咖啡渣炭冶术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李戴转动蒸汽算盘,汞柱跃升至九分,「含铅量压至万分之二,年产能突破三百万吨。但阿拉伯联邦的橡胶木虱疫情——」
「已着「齿轮神医」解决。」朱载钧望向暖阁北墙的《工器同盟传播图》,阿拉伯半岛的星芒标记旁新增工禾纹符号,「阿里·本·哈桑拆解了水车齿轮箱,以黄钟律六转频率重组传动比,不仅灌溉效率回升至八成,齿轮咬合声还震死了木虱幼虫——《拾遗》云「齿轮之音可驱虫豸」,果然不虚。」
申时初刻,司礼监传来东瀛急报。景王府文书官呈上「鹤鸣预警」实测数据卷轴,边缘的工禾纹烫金与和纸水波纹相映成趣:「启禀陛下,陆奥国的钟鼓监测站已与金山卫钟鼓楼完成全频同步,海啸预警时间从两刻缩至一刻。」文书官展开卷轴,伊鹤郡主的地脉应力速算表与大明改良算法公式并列其上,「更妙的是,其「鹤鸣预警」与钟鼓楼的黄钟律十二转形成谐波共振,误报率下降至百分之三——此乃《拾遗》「同声相应」之法的现世印证。」
「好个钟鼓合婚。」朱载钧笑着接过卷轴,「传旨德王,准其与伊鹤郡主行「共振合卺礼」——以黄钟律十二转鸣钟为号,礼成时同步敲响江户与金山卫的钟鼓楼,让东瀛诸藩瞧瞧,工器之道无分内外。待其成婚之日,朕将亲赐郑和船队同款「黄钟律十二转铜钟」,彰显先祖遗泽。」
暮色降临时,朝会转入技术密议。徐光启呈上密封的《地脉声考》增补卷,蜡封上赫然盖着「工器监密档」火漆印:「臣穷究郑和《工器拾遗》残卷,推演黑十字水晶棱镜的「对冲共振」本质,发现其频率波动与黄钟律十五击的谐波存在镜像关系,」他压低声音,铜制暖壁的蒸汽声突然变得清晰,「若能在密西西比河投放「橡胶-咖啡渣炭共振体」,可利用黄钟律九转的声学屏障,将其光学能量转化为钟鼓体系的共振动能——此乃《拾遗》中「以声制光」的「山海共振」之法,当年郑和宝船曾以此抵御南洋邪术。」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张居正击节赞叹,「当年郑和宝船以水密隔舱御浪,今日我以共振体御光,此乃先祖遗策的现世回响。陛下,此计若成,黑十字的水晶邪术将为我所用,实乃工器文明之大幸。」
朱载钧起身望向殿外,六艘蒸汽飞艇正拖曳「万类共振」旗幡掠过午门,每艘飞艇的钟鼓校准器都刻着工禾纹与十字架的合纹。他知道,当黄钟律九转的浮标阵在密西西比河泛起涟漪时,黑十字的水晶棱镜终将在钟鼓共鸣中化为齑粉。而大明的工器之道,正如这永不停止的齿轮转动,终将在共振与共鸣中,织就覆盖全球的文明之网。
「陈匠作,」朱载钧忽然开口,「明日带赵小乙去南京太学,给皇长孙讲讲钟鼓击数的妙处——就从郑和《工器拾遗》中的「活塞-齿轮频率对照表」讲起,重点阐释黄钟律十五击的「三才共振」之理,让他知道,工器王朝的未来,就在这些与天道共鸣的毫厘之间。」
陈懋与赵小乙对视一眼,老匠人布满油垢的手掌按在学徒肩头:「陛下放心,小乙已能单凭齿轮声辨出转速误差半转,昨日刚悟透《拾遗》中「十五击定乾坤」的章句,假以时日,必能参透先祖留下的共振奥秘。」
雪后的天空湛蓝如镜,远处工器监的蒸汽钟突然敲响黄钟律十五击——那是阿拉伯联邦正式加入工器同盟的捷报。钟声沉稳如太古元音,每一击都精准契合黄钟律的天道频率。朱载钧摸出袖中的验铅镯,内侧的工禾纹与十字架合纹在暮色中微微发烫。他忽然想起郑和《工器拾遗》序言中的话:「工器之妙,存乎山海之间,待后世匠人解之——今吾辈正解此道,以十五击之律,证天地之共鸣。」或许,这便是大明工器王朝的天命:依托先辈郑和的技术遗泽,在齿轮与钟鼓的和鸣中,续写东方工器文明与天道共振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