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偃师县高岗镇陈寨村。
村会长马承业拿着纸笔,来到村民王头生家中。
“王头生,你儿子芒种该启蒙了,想去哪个学校?”
王头生一脸懵逼,其婆娘心虚道:“村长,俺们刚来,啥都不知道,这上私塾还能选?”
“嗯,现在咱们农会儿童上学,有三种学校可以选。私塾、书院、公学。芒种可以随意选。”
“这有啥不一样呢?”王头生赶忙给马承业倒了水。
“咱们周会长是极重视孩童入学的。”马承业初上任,不敢马虎,详细介绍一番。
“私塾,是镇上有童生新办的私塾学堂,名叫竹林书屋,束修年费一两。”
夫妻两人听了咂舌,太贵了,笔墨纸砚也要自费购买,这也是很大的开支。
“书院呢?”
“附近书院有三个,洛阳东的瀍东书院,洛阳南的龙门书院,还有登封的嵩阳书院,位置都比较远,不过公交马车可以到,孩子少受罪。”
“到书院能花费多少?”两人还是最在意这个。
“书院都提供食宿,环境舒适,但开销也是最贵的,大多是富家子弟就读。”马承业都懒得细讲,明知这一家不会去。
“那公学呢?”
“公学是咱周会长创办的,镇上盖的有高岗镇小学,束修免费,中午在校吃饭,不用回家,你们可以安心做工,不用管孩子。”
马承业见俩人眼睛一亮。
“村长,吃饭要多少钱?”
马承业笑道:“不花钱,免费吃。周会长买单。”
俩人大吃一惊:“什么!束修也没有,还让这些半大小子免费吃饭,这么多镇,都是这样?可别小看这些娃,能把周会长吃破产!”
马承业听了哈哈大笑,点头道:“可不是么,从古至今就没见过这样的,有不少院长和县会长都被周会长这个决定吓到。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周会长要花多少钱才能填饱他们?就怕他扛不住啊!”
“那这三种学校,除了束修,有啥区别?”
“当然有,私塾教的大多是启蒙,四书,可以参加府里的乡试,考举做官。书院也是,不过书院的学派都不一样,有程朱理学,也有陆王心学,还有指点农工耕作的,但也能乡试考举,这些都是旧例,只有咱公学不同。”
王头生和婆娘互视一眼,又给村长加了凉白开。
马承业大喝一口:“咱们农会的公学,教的是周会长的格学派,咱们也称新学。朝廷现在没说能不能科考,但文教院说了,学满五年,也可以在农会当官,或者进厂挣钱。”
夫妻俩立刻做出决定:“我们还是相信周会长!那俺上公学!”
自己是穷,但不傻,这还用选吗?吃饱肚子省钱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六岁多的王芒种,正式成为高岗镇一年级小学生。
格学派的先生太少,和保安堂面临同一个问题。
想普及教育和医馆,就需要培养大量的先生和大夫队伍。
但现在士子瞧不上在反贼这里教书,且教的还是格学派。这反贼毛头小伙自称的学派,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即使有前登封知县帮着站台也不行。
大夫也是,找有经验生产过的妇女吧,要么不识字,要么夫家婆婆多拦着,还要在家养儿育女,只有遇到个别开明的夫家,妇女才能出来,到卫生院参加学习。
禹允贞没办法,只能招收姑娘。姑娘大多出自商人之家,不太注重男女之防,爹爹多能做主,反而容易出来,且商人都有和农会讨好之意。
于炳文,偃师人,本是偃师黑石驿的驿长。
农会占领本县,朝廷的黑石驿被关停,改造为服务站,服务站所用人员均从本地邻村招募。
于是于炳文就下岗了。
于炳文比李自成幸运,保户堂又给他找了个新工作,也是吃公饭的。
现在为偃师县高岗镇小学校长。
到杨家庄小学听了杨招弟几天演示课,大概了解一下,拿到课本及课本的教案,便走马上任了。
王头生及婆娘带着儿子芒种,又来到了高岗镇。
两人望着镇外的打麦场,唏嘘感叹:“我王头生,正是在这里又有新生啊。”
三人来到镇上大街,见本县会长带着富商们在街上转悠,走到一处镇中心,这里优先盖起了小学和服务站。
“当家的,这学校真大!”王头生婆娘进门便被学校场地震惊到。
一排八间红砖瓦房,前面是偌大的场地,竖着孔子像,还有一些杂耍之物。
王头生一脸骄傲的说:“咱周会长办的,就是气派!”
王芒种见了心喜,忙要去玩,被一巴掌拍头上。
“先生,俺村会长让俺带儿子来公学。”两人到了一间屋子。
校长于炳文看过王头生身牌,问:“孩子叫什么名字?”
“王芒种,这还是周会长给俺儿起的名儿!”
“哦?好名字。”于炳文听了新奇,不免对这一家多了重视。
他登记完毕,从柜子里拿出不少东西来。
于炳文一边陈列清点,一边道:“这是芒种的,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一个炭笔,一个毛笔,一年级国学课本,数学课本,格学课本,三个田字格识字本,一块墨。”
王头生听了一哆嗦:“先生,这些都是给芒种的?要多少银子?”
于炳文道:“这是芒种的新生用品,公学免费发放,可别弄丢,丢了可是要自己买,这一套要两钱银子。”
王头生婆娘心里狂喜,摸着绣有红色保民二字的粗布书包:“真是好东西,咱啥都不要钱,先生你吃什么喝什么?”
于炳文听了哈哈大笑,有些得意的说:“我是领文教院的工钱,这是公家饭。”
没办法,打小就被相面的说是好命。
他给两人普及:“咱们农会是五年义务教育小学,不要钱。小学毕业后有四条出路,学习好的可以考公立大学,也不要钱。也可以考道法学堂,不要钱。或者考格物院的工艺学堂,这个收费,若是小学毕业后年满十五岁,可直接入厂做工。”
两人听了心里大为吃惊,村长说的没错。
王头生拍了一下芒种的脑袋:“周会长真的为了孩子,下了血本啊!”
“周会长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有出息了,你们做父母的,也能安享晚年啊。”
两人听了欢喜。
此时学校忽然进来一辆马车,下来七八个人。
“周会长!”
“保安堂大夫!”
于炳文和王头生两人赶忙出去迎接。
为了引领农会干事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深入百姓调查发现问题,周怀民带领保民营总参议张国栋、总务院院长黄必昌、格物院院长苏绍喜、商务院院长周怀祺、保户院院长苏绍第、报社总编苏文佩、文教院兼卫生院院长禹允贞,开始了人民来去行。
周怀礼亲自率队,前后有四队亲卫便装远远护行,一路往高岗镇来。
“芒种入学了?我来看看你们弄的咋样。”
县会长高有书远远见一大波人,下了马车,直奔小学。
一旁的富商正是鲁善谨一行人。
高有书道:“诸位,周会长及各院首前来记实,我等须照会一下,一同前往小学如何?”
鲁善谨这几日,被商务院的干事带着在各县晃悠,心里大为感叹,这农会和朝廷有极大不同。
之前自己到各县,想尽办法还拜见不了知县,甚至会被本地户吏刁难。
这边可好,县会长、本县商务堂、税务堂、农事堂都把自己奉为贵宾 ,礼节待遇周全,各有减免优惠,都想争到自己。
这偃师更为奇葩,陪同的不止县会长,还有知县,两个人竟搭配的有来有去,努力试图让自己投资建铺面和工厂。
自己纵然走遍大江南北,也不得不承认,来农会后还是自己眼界窄了。
鲁善谨拱手笑道:“周会长亲临,会长和县尊照会乃是正礼,我等也愿亲近一番,咱们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