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德国慕尼黑。这座被誉为“伊萨尔河雅典”的城市,迎来了年度最重要的工业盛会之一——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及组件博览会。展馆内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厂商、工程师、采购商汇聚于此,空气中弥漫着塑料、金属、焊锡以及各种新式电子产品的独特气味,仿佛一个巨大而精密的未来世界在此预演。
在b.A.E.S.(巴伐利亚汽车电子系统公司)那颇具规模的展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并非静态的产品陈列,而是一个动态的演示区。一辆崭新的、宝石蓝色的宝马3系(E21)轿车被架设在一个可以模拟多种路况的精密转鼓试验台上。这不是普通的车辆展示,而是b.A.E.S.最新一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景演示。
b.A.E.S.的技术总监沃尔夫冈,今天特意穿上了熨烫平整的衬衫,尽管领带依旧被他扯得有些歪斜。他手持扩音器,站在演示区前,声音洪亮,带着巴伐利亚人特有的热情与自豪: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未来驾驶的世界!今天,我们很荣幸地向各位展示,由b.A.E.S.与来自香港的振华电子联合开发的、基于革命性核心处理器——‘青龙芯’的新一代车辆动态稳定辅助系统!”
他的话语吸引了大量人群驻足。在这个主动安全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年代,这样的演示无疑极具前瞻性。
“请看!”沃尔夫冈指向转鼓试验台旁边巨大的显示屏幕,上面实时跳动着车辆的各项参数,包括方向盘转角、车轮速度、横向加速度等,其中一个醒目的数据流标签赫然标注着“qingLong core - Stability control”。
“现在,我们将模拟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进行紧急避障,也就是经典的‘麋鹿测试’蛇形穿桩!”沃尔夫冈一声令下,操作员在控制台输入指令。
转鼓开始高速旋转,模拟车辆达到一定速度。屏幕上的虚拟方向盘开始快速、大幅度地左右转动,模拟驾驶员惊慌失措的紧急操作。正常情况下,车辆早已失控侧滑。
然而,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那辆宝马3系在试验台上虽然车身侧倾明显,但四个车轮却以一种精妙的方式间歇性制动,不断调整着车身姿态,硬生生地在模拟的桩桶间划出了一道相对稳定、可控的蛇形轨迹!
“看到了吗?!”沃尔夫冈激动地大喊,“这就是‘青龙芯’的强大算力和稳定性!它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在毫秒级别内对单个车轮进行精准制动,抵消失控趋势!这不仅仅是技术,这是对生命的守护!”
演示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惊叹。许多汽车厂商的代表和工程师纷纷涌上前,询问技术细节。
在熙攘的观众席中,一个穿着灰色风衣、戴着鸭舌帽的身影显得格外安静。他手里拿着一份展会指南,似乎看得很专注。但若有人从特定角度观察,会发现他指南封皮下,隐约反射出一小块不同于普通镜面的、带着细微网格状纹路的光晕——那是东德斯塔西(国家安全部)或者其背后克格勃喜欢使用的、伪装成日常用品的微型记录仪反光镜片,正悄然记录着演示台的一切,尤其是那块显示着“青龙芯”数据流的屏幕。
与此同时,在振华电子与b.A.E.S.共用的产品静态展示区,谢亦菲正亲自向几位感兴趣的客商介绍“青龙”系列的其他应用。一位自称来自“维也纳微电子公司”、身材高瘦、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士,对一款用于高精度仪表的“青龙”变体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问题非常专业且深入。
“施耐德先生,您对细节的把控令人钦佩。”谢亦菲保持着礼貌的微笑,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对方别在西装翻领上的胸牌——「wiener mikroelektronik Gmbh」,设计简洁。然而,当对方伸手试图更近距离指认元件引脚时,谢亦菲敏锐地注意到,这位“施耐德先生”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光滑,但在指甲缝的深处,似乎嵌着一条与指甲颜色几乎融为一体、但细看却材质不同的极细硬线。那绝非普通的污垢,更像是……某种特制的、用于刮取或隐藏微型胶片的工具刀片!
谢亦菲的心微微一沉。维也纳微电子?她快速在脑海中过滤信息,这家公司名声不显,而且其关注点与“青龙”在此领域的应用并非完全契合。结合那异常的指甲缝和过于专业的问题,此人的身份呼之欲出——工业间谍,而且很可能是来自东德阵营的特工。
她没有打草惊蛇,依旧专业地回答着问题,但心中已然拉响了最高警报。展会鱼龙混杂,各方势力觊觎新技术,尤其是“青龙芯”在b.A.E.S.演示中一鸣惊人之后,必然会引来更多的关注,其中不乏这些隐藏在阴影中的“掠食者”。
下午,展台人流稍缓。谢亦菲借口需要整理和补充展示品,从随身携带的化妆包中,取出了几根自己脱落的长发。她的发丝坚韧而富有弹性。她不动声色地,在几个关键展示柜的柜门内侧铰链处、以及存放最重要技术资料的文件箱搭扣下方,用极其巧妙的手法,将一两根长发丝两端用微量无色透明胶固定,设置成了最原始却往往最有效的物理警报器。只要有人试图非法打开这些柜门或箱子,几乎必然会扯断这些纤细却坚韧的发丝。
傍晚,第一天的展会落下帷幕。b.A.E.S.作为东道主,在展馆附近的一家传统巴伐利亚餐厅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西装革履的业界精英和穿着皮裤、连衣裙的当地嘉宾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谢亦菲作为重要合作伙伴的代表,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但在前往餐厅前,她以取忘在展台的物品为由,在b.A.E.S.一名助理的陪同下,快速返回了已经闭馆、只有安保人员巡逻的展厅。
来到振华电子的展示区,她借着昏暗的应急灯光,迅速检查了下午布设的“头发丝警报器”。
文件箱搭扣下的两根,完好无损。
第一个展示柜门内侧的,完好无损。
当她检查到第二个、存放着“青龙芯”工程样品和部分非核心但敏感技术图册的展示柜时,她的动作顿住了。
柜门铰链处,她下午精心设置的三根头发丝——全部从中断裂!
断口整齐,不像是自然脱落或被风吹动,更像是被某种东西小心刮过或者被快速打开的门缝骤然绷断!
有人动过这个柜子!在展会闭馆后的短暂空档里!
谢亦菲的嵴背瞬间窜起一股寒意。她强作镇定,没有声张,仔细检查了柜门锁,没有任何撬动的痕迹,看来对方用的是更高明的手段。柜内的物品看似摆放整齐,但她敏锐地察觉到,那本记载着部分材料热处理参数的非核心图册,位置似乎被移动了几毫米。
她不动声色地将断裂的发丝清理干净,对陪同的b.A.E.S.助理笑了笑:“找到了,我们走吧,别让沃尔夫冈先生等急了。”
走向晚宴餐厅的路上,慕尼黑初春的晚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谢亦菲的心中却如同压了一块巨石。b.A.E.S.演示的成功带来了机遇,也引来了更深的阴影。东德的间谍已经混入展会,并且可能已经得手了部分信息(尽管是非核心的),而隐藏在暗处、能够悄无声息打开展示柜的,是否还有其他人?罗斯戴尔的阴影,是否也延伸到了这里?
晚宴的喧嚣近在眼前,灯光温暖,音乐欢快。但谢亦菲知道,在这片技术展示与商业交流的繁华之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然进入更加凶险的阶段。她必须更加警惕,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慕尼黑的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
巴伐利亚餐厅内,气氛正酣。烤猪肘的焦香、白肠的独特风味与醇厚的黑啤酒气息交织在一起,伴随着现场小型乐队的传统演奏,构成了一副典型的南德欢庆图景。谢亦菲端着酒杯,周旋于各方宾客之间,得体地应对着恭维与试探,但眼角的余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就在这时,人群似乎微微安静了一瞬。一个身影在几位随从的簇拥下,径直朝着谢亦菲所在的方向走来。那是一位年纪约莫六十上下、头发银白梳理得一丝不苟的欧洲绅士。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三件套西装,领带上别着一枚精致的、镶嵌着珐琅的徽章——红底金边,中央是洪堡大学标志性的站立学者形象与柏林勃兰登堡门简图。柏林洪堡大学徽章,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不仅代表着学术声誉,在某些圈层里,也象征着与东德乃至更东方势力千丝万缕的联系。
来人正是弗雷德里克·冯·罗斯戴尔,罗斯戴尔家族在欧洲的掌舵人,一个在商业版图与隐秘世界里都拥有巨大能量的名字。他的脸上带着符合他年龄和身份的、略显矜持的微笑,但那双蓝色的眼眸却冰冷如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没有丝毫温度。
“晚上好,谢女士。”弗雷德里克在谢亦菲面前站定,用带着德语口音的英语开口,声音平稳,却自带一股压迫感,“我是弗雷德里克·罗斯戴尔。祝贺你们,今天b.A.E.S.的演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他微微举杯,动作优雅。
“晚上好,罗斯戴尔先生。感谢您的祝贺。”谢亦菲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与他轻轻碰杯。就在此时,一名穿着侍者制服、但身形格外魁梧、眼神锐利的年轻男子端着酒盘走近,似乎是准备为弗雷德里克添酒。在他抬起手臂的瞬间,西装腋下部位被微微牵动,一个棕色的皮质枪套边缘以及里面冰冷的金属枪柄轮廓,清晰地显露了一瞬,随即被放下的手臂重新掩盖。
这不是普通的侍从。这是贴身保镖,而且在此种场合毫不掩饰地携带武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技术的进步总是让人惊叹,不是吗?”弗雷德里克抿了一口红酒,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谢亦菲,“不过,有些过于超前的技术,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带来的未必是福祉。谢总年轻有为,不知道是否听说过,前年斯图加特的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那场离奇的火灾?啧啧,真是可惜了那些即将问世的研究成果。有时候我在想,有些技术,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他的语气平澹,仿佛在闲聊一桩旧闻,但话语中的威胁意味,如同冰冷的匕首,抵在了谢亦菲的喉间。马普研究所是德国乃至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那场火灾原因众说纷纭,此刻被弗雷德里克在此情境下提起,其指向性不言而喻——不合作,或者不停止“青龙”技术的扩散,类似的“意外”很可能再次发生。
谢亦菲握紧酒杯,指节微微发白,但声音依旧保持稳定:“科学研究的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我相信,真正有价值的技术,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发展的轨迹,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湮灭。”
弗雷德里克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显然对谢亦菲的回应不以为意。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加幽深:“谢总说的是。不过,轨迹的方向,往往取决于环境。欧洲的天气,尤其是莱茵河区域的雨,有时候会下得又冷又急,还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他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带着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我很好奇,谢总从香港带来的那些……嗯,启德机场雇佣的、忠诚勇敢的廓尔喀保镖们,他们的弯刀,能挡得住莱茵河畔这冰冷彻骨、无孔不入的雨吗?”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不仅针对技术,更直接指向了她的人身安全!暗示她带来的安保力量,在罗斯戴尔家族深耕的欧洲地盘上,不堪一击!
谢亦菲的心沉到了谷底,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她知道,与罗斯戴尔家族的对抗,已经从商业和技术层面,升级到了更直接、更危险的层面。
就在这时,她似乎因为紧张,手微微一颤,手中用于擦拭嘴角的白色亚麻餐巾“不小心”从指间滑落,轻飘飘地掉在了厚厚的羊毛地毯上。
“哦,抱歉。”谢亦菲略带歉意地说了一声,自然地弯下腰去捡。在身体遮挡住旁人视线的瞬间,她的手指极其迅速地从西装内袋中摸出一个比衬衫纽扣略大、厚度约三四毫米的金属小圆片——这是出发前,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基于微型磁性磁带技术的Rowe 100系列微型录音机的拾音单元之一,这是七十年代初期间谍装备的小型化成果之一。她巧妙地将这小圆片拨入地毯浓密绒毛形成的褶皱深处,让其金属面朝上,尽可能贴近声源。
这个动作一气呵成,不过一两秒时间。当她拿着餐巾直起身时,脸上依旧是那副略带紧张和勉力维持镇定的表情。
“没关系,谢女士。”弗雷德里克将她的“失态”尽收眼底,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似乎很满意自己制造的威慑效果。他认为眼前这个东方女人已经被吓住了。
他不再多言,只是最后用冰冷的眼神看了谢亦菲一眼,仿佛在审视一个即将被碾碎的障碍,然后便带着他那露出枪套的“侍从”,转身融入人群,留下谢亦菲独自站在原地,仿佛被无形的寒意冻结。
周围的喧嚣和欢快似乎与她隔绝开来。她站在原地,手中紧紧攥着那张餐巾,感受着后背渗出的冷汗。地毯下隐藏的微型录音机,或许能记录下一些证据,但更重要的是,弗雷德里克·罗斯戴尔今晚亲自现身,亮出的不仅是洪堡大学的徽章和腋下的枪套,更是毫不掩饰的、带着杀意的獠牙。
莱茵河的雨,或许真的要比想象中,更加冰冷和危险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在欧洲的每一步,都必须更加如履薄冰,不仅要提防商业间谍,更要时刻警惕来自罗斯戴尔家族的、可能无处不在的恶意。这场晚宴,不再是庆祝,而是风暴来临前,最后的宁静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