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安排好扬州新店的布局与人事框架后,程妍紧接着又给刘大勇和青川布置了新的开拓任务——带着充足银票和她的期望,前往扬州周边几个富庶的州府进行深入的市场考察,预先选定几个适合开设分号的地点。
“不仅要看当地的富裕程度,更要了解当地的饮食风俗、商业环境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程妍叮嘱道。
她的蓝图很清晰:待到扬州的新铺面装修完毕,运营模式完全成熟后,便由郑大来带领着日益壮大的工程队,前往这些预先选定的地点,进行标准化的装修改造。
随后,再由郑念儿从扬州成熟的铺子里,派遣已经培养好的、知根知底的管事前去接手管理。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套可循环复制、高效扩张的模式,程妍作为核心决策者,便能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宏观的战略和大方向的把握,无需再事事亲力亲为。
而扬州的赵家庄,则是支撑这个不断扩张的商业版图最稳固、最可靠的后方基地。
庄子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且有陈大头带领的数百名经验丰富、纪律严明的退伍老兵驻守,安全无虞。
扩建后的养猪场、养鸭场、小龙虾养殖塘,以及负责生产啤酒、香肠、下水的各类工坊,都在赵老三的具体管理下,有条不紊地根据前方铺面反馈的需求,实时调整,扩大生产规模。
在人手方面,程妍更是不必操心。
不仅退伍老兵们在此安居乐业,将庄子视为自己的家园般守护和建设,原本因庄子和土地贫瘠而被迫离开的一些赵家庄旧民,在听说庄子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优厚的待遇后,也陆续拖家带口地返乡。
程妍对此乐见其成,但也特意叮嘱赵老三:“回归欢迎,庄子的发展也需要更多人手。但务必严格考察品行,若是发现有品行不端、好逸恶劳、或有不良嗜好者,坚决不能留在庄内,以免带坏风气,影响大局。”
同时,她也明确告知赵老三与陈大头,庄内明面上的日常生产和庶务由赵老三负责管理,但涉及安全、人员调度及重大决策,必须经由陈大头同意,确保了后方基地的绝对稳定与有序运转。
连接扬州市场与京都生产基地的物流队,在经过初期的磨合后,也已完全步入正轨。
在成功完成了首次小龙虾北运、底料南下,以及后续几次啤酒北上、香皂南下的运输任务后,这支队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长途货运经验。
马车夫们熟悉了路线,摸索出了更有效的货物装载与保鲜方法。
接下来,他们会根据刘大勇和青川考察的新市场布局,不断扩大运送范围。
目前虽然只有一队人马,但等到路线完全跑熟,业务量增大后,必然会分化成数支专业队伍,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物流,如此不仅能显着提升效率,也能承载更大规模的货物运输量,成为真正连接商业版图各处的“流动血脉”。
时光荏苒,在紧张而充实的忙碌中,转眼已近八月。
扬州的事业基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扩张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程妍将日常管理事务妥善地交由郑念儿和青川共同负责,并留下了详细的指导方略。
她自己也该动身,回到京都为商队的发展谋求一个出路了,既然沈宴清已经开始行动了,她也不能落后。
她准备启程前往距离扬州最近的一处妍香阁分号,与分别数月的青黛汇合。
过去这近一个月,青黛与青州从最北端的平州分店开始查账,一路南下,严谨细致地核查每一家店铺的账目、库存与经营状况,此刻也已接近了终点。
程妍期待着与她们的会合,不仅是为了听取这一路考察的详细汇报,掌握各分店最真实的情况,更是有近五个月未见到青黛了,她也十分想念。
来扬州的时候她的队伍和现在回京都的队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人几乎少了一大半,除了玄甲卫一人不少的跟着护卫程妍外。
谢国公送给她的护卫队有不少人都被程妍安排在了扬州各个岗位上,毕竟这些是严格意义上完全属于她的自己人,所以程妍还是得给自己留下一些底牌在的。
而且跟着郑叔来的施工队的人也暂时全部留在了扬州,郑念儿和李大花也带着各自的任务留守扬州,只郑叔因着担心庄子上的那些庄稼,同程妍一起回去。
然后就只有程妍几人了,看着比起来时少的可怜的队伍,程妍并无半分不满,反而是满怀的期待。
既然能够留下人手扩建一个地方的店铺,那她就可以把这个方法复制起来,只要有人手,她的铺子很快就可以开遍这片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