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完那个一时冲动拍摄的Vlog后,白梨几乎立刻就把这事抛在了脑后。网络世界虚妄的热度,远不如眼前这片实实在在的土地来得重要。银行卡里的数字不会因为一个没人看的视频而增长,但茶园里的杂草,却是实打实地每天都在疯长。
仙田里的“灵雾龙井”是瑰宝,是底牌,但不能轻易示人。而外婆留下的这二十亩荒芜茶园,才是她明面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她现阶段唯一可能产生收入的来源。
改造茶园,势在必行。
但怎么改?这对于一个前金融分析师、现修仙界逃兵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她拥有的,除了外婆那本《茶与山月录》里一些理论性的记载,就只剩下对植物本能的亲和感,以及……那半亩仙田和每日限量供应的灵泉水。
指望她一个人挥舞锄头去开荒?别说二十亩,就是两亩,也足以让她这条咸鱼直接累到触发“天道嗜睡症”,昏睡三天三夜。
必须智取,必须咸鱼。
她坐在门槛上,一边喝着灵雾龙井,一边望着那片在阳光下绿得有些刺眼(主要是杂草的绿)的梯田,脑子里飞速运转,前世做项目评估、寻找最优解的本能开始苏醒。
首先,是优先级。二十亩地全面开工不现实。她需要划定一个核心示范区,一个小范围的、容易管理的试验田,先做出成效,再考虑扩张。
她的目光落在了老屋门前最近的一小块梯田上,大约一分地(0.1亩)左右。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取水也方便(旁边就有一条从山上引下来的小水沟,虽然几近干涸),而且离得近,方便她随时照料。
就这里了!
目标确定,接下来是方法。
除草?她看着那些盘根错节、生命力顽强的茅草、蒿子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杂草,果断放弃了自己动手的念头。请人?村里倒是有闲散的劳动力,但她一来不想太多人关注她的举动,二来……嗯,能省则省。
她想起了外婆手札里提到的一种古老的“覆盖抑草法”。用厚厚的稻草、秸秆或者野草本身,覆盖在茶树下,既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完美!这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懒人大法!
她立刻行动起来。不需要清理杂草,只需要……把它们放倒。她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大概是外婆留下的),磨了磨,开始将那一分地里的高大杂草齐根砍断,然后均匀地铺在茶树的间隙和根部周围。
这活儿不算太累,但繁琐,需要耐心。她每天只干上午两个小时,太阳烈起来就躲回屋里喝茶休息,或者进仙田打理她的灵雾龙井。足足花了三天,才将这一分地的覆盖工程完成。
看着那些被厚厚的杂草覆盖的土地,原本杂乱无章的面貌顿时显得整洁了不少,而且土壤看起来也湿润了一些。白梨成就感满满。
接下来是施肥。
买化肥?她下意识地排斥。仙田的“忌贪”和“自然”规则影响了她,让她更倾向于生态的方式。她想起了仙田里那条细细的灵泉。
灵泉水直接浇灌外界茶园?她不敢。一是量太少,每天产生的那点灵泉连仙田自己都不太够用;二是效果太惊世骇俗,万一引来注意就麻烦了。
但她有折中的办法。
她每天会用洗过茶杯、茶壶的水(泡过灵雾龙井,多少沾染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灵气)和普通的井水混合,用来浇灌这片试验田。她还尝试着将仙田里灵雾龙井修剪下来的零星废叶、还有松子啃剩下的灵茶渣滓,收集起来,埋到几棵长势最弱的茶树根部。
效果是缓慢的,但白梨能“听”到。
几天后,当她再次靠近那片覆盖着杂草的试验田时,她能清晰地感知到脚下那些原本奄奄一息、情绪低沉的老茶树,传递出一种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舒适”和“放松”的情绪。覆盖物保住了水分,减少了烈日直射的灼烧感;那些沾染了微末灵气的“肥料”,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虽然细小,却真正被它们吸收,带来了细微的生机。
甚至有几株茶树的顶端,冒出了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嫩红的新芽!
这种变化,肉眼难以察觉,却让白梨欣喜若狂。她的路子走对了!不需要大刀阔斧,不需要拼命折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才是最适合她也最适合这片茶园的改造方式!
松子成了她最积极的“监工”。每次她在地里忙活,小家伙就蹲在田埂的石头上,抱着她给的灵茶叶片,一边啃一边歪着头看她,偶尔“吱”一声,像是在点评她的工作。
期间,她抽空又上传了两个Vlog。
一个叫【给茶园盖被子是种什么体验?】,记录了她用杂草覆盖地面的过程,镜头晃得厉害,全是她砍草、铺草的特写,累得气喘吁吁,还配文吐槽:“纯纯的体力活,建议咸鱼不要轻易尝试。”
另一个叫【我的cEo监工又双叒叕来摸鱼了】,主角自然是悠哉悠哉啃茶叶的松子,以及镜头角落里她模糊的、在给茶树埋“私房肥料”的身影。
她拍得随意,剪得粗糙,完全凭心情。令人意外的是,这几个视频竟然零零星星有了一些播放量和评论。
“博主是认真的吗?这茶园也太原生态了……”
“覆盖法除草?学到了,回头试试我家院子。”
“松鼠好可爱!是真的吗?不是摆拍?”
“博主的手好看!就是活儿干得有点埋汰哈哈。”
“莫名解压是怎么回事?看着博主累成狗,我躺在沙发上喝奶茶更香了。”
白梨看着这些评论,觉得很有意思。她偶尔会挑几条回复,比如:“是真的荒,童叟无欺。”“松鼠是真的,脾气很大,不给茶叶就拆家。”“手是唯一能看的地方了,以前敲键盘练出来的。”
这种隔着屏幕的、轻度的互动,没有给她带来社交压力,反而有种陌生人之间的奇妙趣味。
日子就在这缓慢而坚定的改造中一天天过去。试验田里的茶树以缓慢但持续的速度在恢复生机。她开始规划下一步:或许可以尝试扦插繁殖?用试验田里恢复得最好的茶树枝条,嫁接上仙田里灵雾龙井的……一点点边缘气息?(她不敢直接用接穗,怕变异太大)。
她甚至异想天开,能不能用仙田里的黑土,混合外面的泥土,做个育苗床?
想法很多,但执行起来,她依旧保持着她的“咸鱼节奏”——每天最多工作四小时,绝不透支自己。累了就喝茶,困了就睡觉,无聊了就撸撸松鼠,或者对着镜头自言自语几句。
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但心灵的放松和满足感,却是前世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日子里从未有过的。
她站在老屋前,看着那片被自己一点点改变的试验田,虽然依旧称不上茂盛,但已然透出了一股倔强的、向上的生命力。
试验田的初步成功,像一剂温和却有效的强心针,注入了白梨的咸鱼生活。覆盖抑草法和微量灵性“肥料”带来的改变虽然缓慢,却真实可见,这让她对改造这片荒芜茶园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一些不那么咸鱼的想法。
当然,所谓“不那么咸鱼”,也只是相对她之前的完全放任自流而言。核心原则——绝不过度劳累——依然雷打不动。
山风拂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也带来了仙田里隐隐飘出的茶香。
改造之路漫长,但她不急。
慢慢来,比较快。
这才是咸鱼应有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