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猛地站起,指尖还按在那份刚呈上来的密报边缘。北狄使团要提前出城,这是反常之举。她正要下令彻查,殿外又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影鳞探子跪在门槛前,双手托着一封湿泥封口的信:“启禀皇后,河北密道截获急件,署名‘清’字暗印,内容提及‘三更举火,直取京门’。”
她接过信,拆开只扫一眼,眼神便沉了下来。那个“清”字,是沈清瑶幼时用过的私印,形如柳叶弯钩,旁人不知来历。如今出现在叛军密信上,绝非巧合。
她将信纸放下,闭了闭眼。心镜系统启动。
片刻后,一道冰冷的声音在脑中响起:【目标内心读取成功——那沈清瑶确与叛军主帅密会三日,许以金银田宅,换其攻城】
三秒心声清晰无比。她说不出话,只觉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这不是简单的逃亡,而是蓄谋已久的反扑。沈清瑶竟敢勾结叛军,妄图趁北狄异动之际乱中取利。
系统提示冷却开始计时。她睁开眼,手指捏紧案角,指节泛白。
“传禁军副统领,半个时辰内到偏殿议事。”她声音压得极低,“另调工部地图司,把京西百里内的地形图全送来。”
影鳞退下。她起身走到屏风后,拉开暗格,取出一枚铜牌。这是她掌管影鳞以来亲自铸造的令符,见牌如见后。她写下一串暗语,封入蜡丸,交给守在外面的心腹:“交到副统领手中,不得经第三人之手。”
不到一炷香时间,副统领披甲而至。他脸上带着未散的倦色,显然是从营中直接赶来。
“你说说看,若有一支三千人的叛军潜入京西,最可能走哪条路?”她站在地图前,没有多余的话。
副统领上前一步,目光落在青崖谷位置:“此处两山夹道,仅容一辆马车通行。若是寻常百姓绕行不便,但对训练有素的士兵而言,反而是隐蔽突袭的最佳路径。他们若想避开关卡,必走此地。”
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现在带五千铁骑,分两队埋伏在谷口两端。弓手三百,藏于峭壁高处,听火号为令。”
“可若他们察觉不对,中途折返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觉得朝廷毫无防备。”她说,“今夜我会放出消息,说皇后因北狄之事惊扰过度,正召集重臣连夜商议,京防空虚。”
副统领眼睛一亮:“他们会以为有机可乘。”
“正是。”她盯着地图上的山谷,“滚石檑木准备好了吗?”
“已在谷顶布设完毕,只待机关触发。”
“好。百姓呢?”
“沿途三个村子已开始撤离,由地方官带队往南安置。”
她终于松了口气:“去吧。记住,不许放走一人。这一战,必须干净。”
副统领领命而去。她独自站在灯下,看着地图上那个狭长的山谷,像一张张开的嘴,等着吞下猎物。
夜半时分,青崖谷外风声渐紧。
叛军果然来了。先锋骑兵刚踏入谷中,马蹄踩中机关,两侧山壁轰然落下巨石,滚木如雨砸下,瞬间堵死退路。紧接着,四面火把齐燃,照亮整个山谷。
箭雨从高处倾泻而下。叛军阵型大乱,有人试图调头突围,却被巨石挡住去路。惨叫声此起彼伏,血水顺着山沟流下,在月光下泛着暗红。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结束。
禁军清扫战场,发现无一人逃脱。尸体堆叠在谷底,盔甲破碎,兵器散落一地。副统领派人快马回报:“三千叛军,尽数歼灭,无一生还。”
消息传回宫中时,天还未亮。
沈知微披衣起身,亲自赶往青崖谷。她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尚未清理的战场,风吹动她的衣袖,发出猎猎声响。
“找到沈清瑶了吗?”她问。
副统领摇头:“战场未见其踪影。但从一名重伤叛将口中得知,她在两日前已秘密北逃,据说是投奔北狄残部。”
她没说话,弯腰从一具尸体旁捡起一支玉簪。簪身雕着细花,尾端刻着一个小小的“瑶”字。这是沈清瑶十六岁生辰时,父亲送她的礼物,她一向贴身收藏。
现在它却落在叛军首领的怀里。
“她早有准备。”她说,“不是临时起意,是早就打算好了要逃。”
副统领低声问:“要不要追?”
她握紧玉簪,抬头看向北方。雪原茫茫,看不到尽头。
“不必。”她说,“她逃了更好。让她活着,让更多人知道,背叛朝廷是什么下场。”
她转身走下高台,对随行官员道:“拟旨昭告天下——逆党沈清瑶勾结叛军,图谋作乱,三千乱兵已被全歼。首恶虽逃,悬赏千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副统领立刻应声记下。
她又补充一句:“凡曾与沈清瑶通信者,一律革职查办。名单交由刑部核查,三日内上报。”
话音落下,周围一片寂静。谁都知道,这道命令下去,朝中必将掀起一场风暴。
但她不在乎。士族可以阻挠新政,可以毁渠断水,可以用毒粉嫁祸,但她绝不允许有人带兵杀向京城。
这一战,不只是剿灭叛军,更是立威。
她最后看了一眼山谷,转身登上马车。车帘垂下前,她听见远处传来钟声,是早朝的时间到了。
裴砚已经在等她。
她坐在车厢里,手中仍握着那支玉簪。外面天光渐明,街道上传来百姓议论的声音。
有人说:“听说昨夜京西打了一场大仗,全是叛军干的。”
也有人说:“难怪前几天就有官兵挨家挨户通知撤离,原来是早知道了。”
还有孩子唱起新编的童谣:“皇后娘娘画图纸,教咱锄头种金谷,贼人来了也不怕,一箭一个全趴下。”
她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笑。
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响声。她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这一夜她没睡,但精神依旧清醒。
回到宫中,她直接去了偏殿。影鳞送来最新情报:北狄使团昨夜并未强行出城,反而主动推迟行程,称需再等国内回信。
她睁开眼,拿起朱笔,在奏报上批了两个字:“盯紧。”
然后她翻开另一份文书,是各地推荐的才女名录。林婉儿的名字还在上面,旁边有个红圈。
她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影鳞探子匆匆进来,脸色发白:“启禀皇后,我们在河北驿站发现了异常——有批药材箱被人动过,里面夹层藏着一份名单,写着三十多个官员姓名,全是近三个月曾与沈家往来频繁之人。”
她慢慢坐直身体。
“名单呢?”
“在这。”
探子递上一张纸。她接过,一眼就看到了排在首位的名字。
那是当朝礼部尚书的亲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