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掌柜那日的“合作”提议,像一阵小风,吹过就散了,并没在沈清辞心里留下太多痕迹。她现在的全部心思,都扑在了五味轩的升级改造和未来蓝图上。铺面装修有常山盯着,工坊修缮有阿福操心,账目有陈先生梳理,她反而成了最“闲”的一个。但这“闲”只是表面,她正酝酿着一件更重要的事——培养自己的人。
这日一早,沈清辞就把清风和白芷叫到跟前,两人手里还拿着抹布和鸡毛掸子,一脸懵懂。
“姑娘,有什么急活吗?前堂还没擦完呢。”清风眨巴着眼。
沈清辞让她们坐下,神色认真:“前堂的活先放放。从今天起,你俩有更重要的任务。”
两个丫头立刻坐直了身子,眼巴巴望着她。
“五味轩要扩大,光靠我一个人忙前忙后肯定不行。你俩跟了我最久,是我最信得过的人,以后得帮我分担重任。”沈清辞看着她们,“清风机灵,嘴皮子利索,往后前堂接待贵客、介绍药膳、处理日常琐事,你得挑起来。”
清风一听,眼睛瞬间亮了,拍着胸脯:“姑娘放心!保管把客人们哄得高高兴兴的!谁要敢找茬,我……我让阿福哥轰他出去!”说得她自己先乐了。
沈清辞也笑,点她额头:“是让你以理服人,不是以武压人!”她又看向白芷,“白芷心细,沉稳,认识药材,对药性也熟。以后工坊那边,药材的验收、保管、还有成品出锅前的最后检查,你得帮我盯紧了。这可是关系到疗效和口碑的头等大事。”
白芷略显紧张,但眼神坚定,轻轻点头:“姑娘,我尽力做好,不出差错。”
“光有信心可不够,得长本事。”沈清辞拿出两本她连夜整理的小册子,一本是《药膳问答录》,记录了客人常问的问题和标准解答,另一本是《常见药材辨识与保管要点》。“这个,拿去好好看,记熟了。以后我每天抽空考你们。”
清风看着那本《问答录》,吐了吐舌头:“这么多字呀……”
“嫌多?”沈清辞挑眉,“那以后前堂来了挑剔的贵夫人,问得你哑口无言,可别找我救场。”
“我看我看!我连夜看!”清风赶紧把册子抱在怀里。
白芷则已经翻开药材册子,仔细看了起来。
安排完两个大丫头,沈清辞又找来了阿福和常山。
“福叔,工坊那边,安保是重中之重。您经验老道,帮我把把关。进出的人、物,都得立下规矩,尤其是操作间和库房,闲杂人等一律不准进。伙计的人品,也得仔细筛一遍。”沈清辞郑重道。
阿福拍着胸脯:“姑娘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定给您看得铁桶一般!谁敢伸爪子,剁了他的!”
常山也表态:“东家,装修的用料、做工,我老常亲自盯着,绝不糊弄!保管既实用又体面!”
初步安排下去,沈清辞心里踏实了些。但她知道,这还远远不够。药膳的核心是“药”和“膳”的结合,光靠她一个人琢磨方子,迟早会枯竭,也容易出纰漏。她需要更专业的帮手。
这日,她特意去拜访了文先生。文先生听闻她的来意,捋须笑道:“清辞有此远见,甚好。医理精深,确需同道切磋。老夫可为你引荐一人——太医院致仕的王院判。王老医术精湛,尤精食疗,为人耿直,如今在家着书立说。若得他指点一二,于你大有裨益。”
沈清辞大喜过望:“多谢先生!若能得王老指点,真是求之不得!”
在文先生引荐下,沈清辞备了份不失礼数又显诚意的礼物(主要是她亲手做的几样精致药膳点心和一些稀有药材样本),登门拜访了王院判。王老起初对一商贾女子并不十分热情,但沈清辞不卑不亢,谈及药膳理论时见解独到,又能虚心请教,几番交谈下来,王老态度缓和不少,尤其尝了她带的点心后,更是点头称赞“火候精准,药性调和得宜”。
“丫头,你这路子是对的。药膳非是药与食简单相加,重在调和。然市面之上,滥竽充数者众。”王老叹道,“你若真有心做出一番名堂,根基须得扎实。日后若有疑难,可来寻老夫探讨。老夫这里也有些前人留下的食疗方子,或对你有用。”
这无疑是巨大的支持!沈清辞连连道谢,心中更有底气了。
有了王院判这座“靠山”,沈清辞开始系统整理、验证自己的药膳方子,并尝试开发新品。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糕点点心,开始研究便于携带、保存的丸剂、膏方,甚至药茶包。清风和白芷成了她的“首席试吃官”兼“意见反馈员”。
“姑娘,这个新做的‘桂花酸枣仁膏’好吃是好吃,就是……是不是太甜了点?王老不是说脾胃弱的要少甘腻吗?”白芷细细品味后提出意见。
“有道理!减三分糖,加少许陈皮丝调和腻感试试。”沈清辞从善如流,立刻修改配方。
清风则负责“市场调研”:“姑娘,我今儿个听李夫人跟前的丫鬟说,她们家老夫人最近睡眠不好,又嫌汤药苦。咱们那个安神茶,能不能做成香囊那样,放在枕边闻着就能安神的?”
“枕边香囊?”沈清辞眼睛一亮,“这主意妙!可以用茉莉、薰衣草配少量安神的合欢皮、柏子仁试试!”她立刻找来绸布和药材,动手制作起来。
团队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这日,清风在前堂接待一位挑剔的郡主管家,因为对一味药材的产地功效回答得不够准确,被对方不轻不重地挤兑了两句,委屈得眼圈通红。白芷在验收一批新到的黄芪时,发现品质参差不齐,坚持要退货,却差点被能言善辩的供货商忽悠过去,幸好阿福及时赶到镇住场子。
沈清辞没有责怪她们,反而把她们叫到身边,耐心分析问题所在,亲自示范如何应对。她告诉清风,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坦诚请教或转而介绍更熟悉的领域,反而是真诚。她鼓励白芷,坚持原则是对的,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立刻请她或陈先生定夺。
经历了几次小挫折和沈清辞的悉心指导,两个丫头进步神速,处理事情越发沉稳老练。阿福和常山也将各自的一摊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眼看着团队渐渐成型,一切步入正轨,沈清辞心情愉悦,干劲更足。这晚,她拉着陆景珩在书房,兴奋地展示她新设计的五味轩标识——一个融合了药葫芦、五味子枝叶和祥云纹样的精巧图案,准备用在未来的包装、幌子上。
“你看,既有行业特征,又寓意吉祥,还好记!”她颇为得意。
陆景珩仔细端详,点头赞道:“构思巧妙,简洁大气。看来,我的夫人不仅是药膳大师,还是设计高手。”
沈清辞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转移话题:“对了,工坊那边快弄好了吧?第一批新包装的茯苓糕和阿胶枣,我想赶在重阳节前推出,试试水。”
“差不多了。阿福说再有三五日便可收尾。”陆景珩道,“重阳节是个好时机。”
正说着,阿福从外面进来,脸色有些凝重,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做工精致的锦盒。
“少爷,姑娘,刚才门房收到这个盒子,说是‘回春堂’赵掌柜派人送来的‘贺礼’,恭贺五味轩扩建之喜。”
回春堂?京城最大的药堂之一?沈清辞和陆景珩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丝警惕。五味轩扩建,与回春堂并无交集,对方为何突然送礼?
沈清辞小心地打开锦盒,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整整齐齐码放着几样市面上极难买到的、品相上乘的珍贵药材,旁边还有一张洒金帖子。帖子上言辞客气,恭贺之余,委婉提出,回春堂对药膳市场“亦颇有兴趣”,希望能与五味轩“交流切磋”,甚至“合作开发”,并邀请沈清辞“得暇过府一叙”。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而且这“交流切磋”、“合作开发”的措辞,与之前钱掌柜的“合作”如出一辙,只是姿态更高,也更难以直接拒绝。
“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陆景珩放下帖子,眼神微冷,“回春堂底蕴深厚,人脉广阔,他们若真想涉足药膳,将是强劲的对手。这礼,是试探,也是……警告。”
沈清辞捏着那张做工精美的帖子,感受到一种不同于钱掌柜那种直白贪婪的压力。这回春堂的赵掌柜,像个耐心十足的猎手,出手更加沉稳老辣。
她沉默片刻,抬头看向陆景珩,眼中没有畏惧,反而闪过一丝斗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正好,试试咱们这新练的团队,够不够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