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望海坡,梯田里积了一层薄霜,合作社的新厂房却热气腾腾——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土豆粉条生产线终于开工了。机器轰鸣着将蒸熟的土豆打成泥、压成条,再经过晾晒,变成了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条,散发着淡淡的土豆清香。
社员们围在生产线旁,看着新鲜出炉的粉条,脸上满是期待。王二婶拿起一根粉条,放在手里摸了摸,笑着说:“这粉条看着就筋道,要是能卖得好,咱合作社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三秒却没只顾着高兴,他拿着一张包装设计图,走到大伙面前:“这粉条是咱合作社的新产品,包装上得有咱望海坡的‘记号’。我打算在包装上印上牌楼下的老锄头和松木牌匾,你们觉得怎么样?”
陈老五凑过来一看,图纸上,老锄头斜倚着松木牌匾,旁边还印着“望海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字样,下面一行小字写着“实在种、用心做”。他笑着点头:“好!这老锄头和牌匾是咱的根,印在包装上,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咱望海坡的东西,放心!”
“不光是放心,更要让买的人知道,这根粉条里藏着啥。”三秒指着图纸上的图案,认真地说,“以前咱卖土豆,靠的是‘望海坡’的牌子,靠的是实在种土豆的规矩;现在做粉条,就算产品变了,规矩也不能变。包装上印着老锄头和牌匾,就是想告诉所有人,这粉条用的是咱自己种的好土豆,没掺一点假,每一根都对得起‘望海坡’这三个字。”
爷爷也跟着说:“对!咱做粉条,跟种土豆一样,得对得起良心。包装上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像给粉条盖了‘章’,别人买的时候,一看就知道是咱望海坡的正经东西,不会错。”
很快,印着老锄头和松木牌匾的包装就做了出来。白色的包装袋上,褐色的老锄头和金色的牌匾格外醒目,一眼就能让人记住。粉条装袋、封箱,第一批土豆粉条很快就发往了贵阳和遵义的超市。
让大伙没想到的是,粉条一上架就卖爆了。贵阳超市的王采购员特意打来电话:“三秒,你们的粉条卖得太好了!好多顾客说,看到包装上的牌匾和老锄头,就想起你们望海坡的土豆,知道你们的东西靠得住,都愿意买!”
还有顾客在超市留言:“这粉条煮着不浑汤、嚼着有嚼劲,一看就是用好土豆做的,以后就认‘望海坡’这个牌子了!”
订单越来越多,合作社的社员们忙得脚不沾地,却个个干劲十足。老周一边打包粉条,一边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做新产品难,现在才知道,只要守着咱的牌子、咱的规矩,啥产品都能卖得好!”
三秒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又看了看包装上的老锄头和牌匾,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粉条的热销,不只是因为味道好,更因为“望海坡”的牌子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信任的,不只是一根粉条,更是牌子背后的实在与规矩。
夕阳西下时,三秒站在新厂房的窗前,看着远处牌楼上的老松木牌匾,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开发多少新产品,都要把这“牌子”的精神延伸下去,让每一件产品都带着望海坡的实在,带着合作社的规矩,让“望海坡”的名字,不仅响在土豆地里,更响在每一个顾客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