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里晴臣构筑的“贪婪螺旋”虽然崩塌,但其卷起的尘埃与碎片并未完全落定。一些被卷入漩涡边缘的小人物,在风暴过后,成为了最不稳定也最危险的因子。王汉民,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幕:惊弓之鸟
王汉民感觉自己快要疯了。
自从岩里倒台,赵孝忠被抓,他就如同惊弓之鸟,躲在自己一处连情妇都不知道的狭小秘密住所里,不敢开灯,不敢大声说话,靠着之前藏下的一点积蓄和干粮度日。窗外任何一声异响,邻居一次普通的敲门,都能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他脑子里反复回放着与岩里、与“华文轩”有限的几次接触,越想越怕。他知道自己陷得太深了,虽然只是个小角色,但梅机关和那个新来的鹈饲,会放过他吗?他们会不会顺藤摸瓜,把他这条小鱼也捞上去榨干油水?
恐惧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脏。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朝不保夕的等待。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滋生——跑!离开申城,跑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去!
他开始偷偷变卖手头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凑集路费,并试图联系过去江湖上的兄弟,寻找逃离的渠道。然而,他并不知道,他这些慌乱失措的举动,在沈清河布下的监控网中,如同黑夜里的萤火虫般显眼。
第二幕:借刀杀人
沈清河很快收到了关于王汉民异常动向的报告。
“王汉民慌了,正在变卖家当,似乎想跑。”他向陈朔汇报,“他知道我们太多外围的、零碎的信息。虽然他未必能直接指向我们核心,但他一旦被捕,在严刑拷打下,很可能会吐露出一些关于岩里与‘华文轩’接触的细节,甚至可能牵扯出我们用于传递信息的某些间接渠道。风险不可控。”
陈朔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王汉民已无利用价值,且成了一个潜在的泄密源。
“我们不能亲自出手清理,容易留下痕迹,引火烧身。”陈朔缓缓说道,“既然鹈饲和竹内都在大力‘整顿’,那就让他们代劳吧。”
一个“借刀杀人”的计划迅速形成。沈清河通过一个绝对无法追溯的匿名渠道,向鹈饲委员会下属的、刚刚成立的风纪稽查部门,以及竹内系统内对清理“岩里余毒”最积极的某个股长,分别“透露”了一个模糊但足以引起注意的消息——原76号小队长王汉民,与岩里案关键人物赵孝忠过从甚密,且在其倒台后行为鬼祟,正在变卖资产,疑似准备携款潜逃。
信息被巧妙地包装成内部人员因争功或倾轧而进行的举报,没有直接指控,却充满了暗示。
第三幕:意外的“功劳”
鹈饲方面,正需要典型案例来树立权威,整顿纪律;竹内系统内,也有人急于通过打击“余毒”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划清界限。王汉民这条不大不小的“鱼”,恰好成了双方都能看到的靶子。
一场缺乏协调的抓捕行动在混乱中上演。鹈饲的风纪稽查人员与竹内系统的特务,几乎同时盯上了王汉民秘密出行的踪迹,并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发生了对峙。
“这个人是我们风纪稽查组要的!”鹈饲方面的人亮出证件。
“放屁!他是我们梅机关挂号的要犯!”竹内的特务毫不退让。
争吵声中,本就精神高度紧张的王汉民,看到两拨凶神恶煞的人马围堵自己,以为事情彻底败露,自己要像赵孝忠一样被灭口。极度的恐惧压倒了一切,他歇斯底里地大叫一声,妄图夺路而逃。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巷子的寂静。
混乱中,不知是谁开了枪,子弹精准(或者说倒霉)地击中了王汉民的胸口。他踉跄几步,瞪着难以置信的眼睛,重重地倒在冰冷的石板路上,鲜血迅速蔓延开来。
两拨人马都愣住了,随即互相怒视,都认为是对方走火坏了事。最终,他们草草处理了现场,将王汉民的死定性为“拘捕过程中发生意外”,并将此事作为各自系统“积极履职”的证明,分别上报。一桩无头公案,就此了结。
第四幕:净化的契机
王汉民的死讯,很快被沈清河确认。
“解决了。”他向陈朔汇报,“过程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干净’,他们自己内部起了冲突,帮我们动了手。”
陈朔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喜色。一条生命的消逝,无论其如何卑微,在追求光明的事业中,也显得沉重。
“利用这次事件,进行一轮内部筛查和净化。”陈朔指示,“王汉民知道的那几条外围联络线,与他有过直接接触的、意志不够坚定的中间人,全部启动紧急预案,要么立刻转移,要么安排长期静默。我们要借着敌人这次‘帮忙’,把我们外围可能存在的、所有的薄弱环节,彻底清理一遍。”
沈清河立刻领会。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借着敌人制造的混乱和注意力被吸引的时机,安全地完成组织自身的“新陈代谢”和“防火墙”升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几条原本就处于半休眠状态、安全性存疑的联络线被悄然切断,相关人员被安全转移或妥善安置。组织的架构变得更加凝练,核心与外围之间的缓冲带也更加清晰和稳固。
尾声:尘埃下的警示
王汉民的死,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浑浊的泥塘,激起一圈涟漪后迅速消失,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在知情者眼中,这起事件传递出两个清晰的信号:一是鹈饲与竹内系统的摩擦正在从桌面下走向台面,甚至开始见血;二是新的形势下,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可能被无情地碾碎。
同仁堂密室内,陈朔对苏婉清和沈清河说道:“看到了吗?旧的秩序崩坏时,会自行清理掉依附其上的寄生虫。而新的秩序建立者,其手段同样冷酷无情。王汉民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更干净地完成我们自身的净化与进化。”
组织的根系,在无声无息中,向着更深处、更安全的地方,悄然蔓延。旧账已清,前路虽险,却也更显纯粹。
【第二十五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