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抗议的声浪如同实质的冲击波,一下下撞击着讯舟科技的玻璃幕墙。媒体镜头贪婪地捕捉着每一个愤怒的面孔和刺眼的横幅。公司内部,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所有员工都屏息等待着高层的回应。
面对助理的劝阻和安保负责人提出的“从地下车库离开”的建议,林青只是沉默地摇了摇头。他整理了一下西装,眼神沉静如水,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独自一人走向电梯,按下了通往一楼的按钮。
当林青的身影出现在公司大门时,抗议的人群瞬间骚动起来,愤怒的声浪几乎要将他淹没。记者们的镜头立刻聚焦在他身上。
他没有躲在保安身后,也没有使用扩音器,只是稳步走到人群前方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深深地、近乎九十度地鞠了一躬,良久才直起身。这个动作,让喧嚣的现场出现了片刻的凝滞。
“我是林青,讯舟科技的负责人。”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嘈杂,带着沉重的歉意和不容置疑的真诚,“对于‘心语’助手给我们用户‘逐风的少年’及其家人带来的巨大伤害,我代表讯舟科技,表示最沉痛、最诚挚的道歉!对不起!”
他没有寻找任何借口,没有将责任推给算法或者合作伙伴,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最直接的认错与道歉。
“我们已经与医院和家属取得联系,公司将承担这位同学后续全部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以及法律框架内最充分的精神损害赔偿和经济赔偿。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也必须做的第一步。”
这番话,稍稍平息了部分最激烈的情绪。至少,态度是诚恳的。
但林青知道,赔偿远远不够。他迎着无数道或愤怒、或质疑、或悲痛的目光,继续说了下去,声音变得更加坚定:
“这次悲剧,暴露了我们在追求‘科技向善’道路上,对技术风险,尤其是伦理风险的严重低估和管控失当。这不仅是某个算法的失败,更是我们公司治理和价值观层面的深刻教训。”
他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
“为此,我在此代表讯舟科技,做出三项郑重承诺和决定:
“第一,**即刻起,暂停平台所有由AI直接介入并提供判断、建议的人文关怀类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咨询、情感陪伴、法律咨询等。** 我们将对相关算法模型、数据安全和交互流程进行全面彻底的审查与重构。”
直接暂停核心业务!此言一出,连现场的记者都感到震惊。这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损失和战略调整,但林青没有丝毫犹豫。
“第二,我们将**立即建立严格的‘人机协同’审核与干预机制。** 在所有涉及用户身心健康、重大权益等关键决策节点,必须引入具备资质的的人类专家进行最终审核和介入。算法可以提供辅助和参考,但绝不能替代人类的判断与温度!”
人机协同,划定算法边界!这是对当前AI滥用趋势的明确回应。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讯舟科技将**牵头成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将不再是公司内部的‘橡皮图章’,我们将邀请法学、伦理学、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资深媒体人、用户代表,甚至包括对我们持批评意见的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对公司的重大AI产品、数据应用进行独立的、前置的伦理风险评估,并拥有对运营中产品的监督权和一票否决权!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和评估报告,将尽可能向社会公开!”
引入外部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全社会的放大镜和监管之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林青的讲话通过媒体直播,瞬间传遍了全网。网络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微妙而迅速的转变。
“虽然还是很气,但这态度和措施,算是很有诚意了……”
“直接暂停业务,引入外部监督,这波操作够狠!”
“如果真能做成,算是给行业立了个标杆。”
“至少比那些出了事就甩锅的公司强一万倍!”
现场的抗议人群中,那位悲痛的母亲在亲友的搀扶下,听着林青的承诺,虽然依旧流泪,但眼中的极端愤怒似乎缓和了一丝。她要求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道歉和赔偿,更是一个不再让其他家庭重蹈覆辙的承诺和改变。
林青看着那位母亲,语气沉痛而坚定:“这位妈妈,还有所有关心此事的公众,我知道,再多的言语和措施,也无法完全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但我恳请大家给我们一个机会,一个改正错误、推动行业走向更负责任方向的机会。讯舟科技愿意成为这块试验田,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们也希望能摸索出一条真正‘科技向善’的、安全可控的道路。”
他没有回避企业的责任,反而以一种近乎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这次危机视为推动整个行业建立AI伦理规范、重新划定科技边界的契机。这种超越了企业自身利益的格局和担当,感染了许多人。
当天晚些时候,一些原本持严厉批评态度的权威媒体,发表了新的评论文章,标题变为《悲剧之后的担当与革新——评讯舟科技的危机应对与行业责任》。文章中指出,讯舟科技的反应“迅速、诚恳且具有建设性”,其宣布的措施“直面了当前AI发展中最核心的伦理困境,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更让林青和讯舟科技高层感到意外的是,他们接到了来自国家相关部委下属研究机构的非正式沟通电话,对讯舟科技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探索AI伦理治理框架的态度表示了“关注”和“有限的肯定”,并暗示未来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时,可能会参考讯舟的经验。
一场看似足以摧毁公司信誉的灭顶之灾,因为林青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以及富有远见的系统性改革方案,竟然出现了逆转的迹象。他没有试图掩盖或狡辩,而是用极大的诚意和责任感,试图将这次危机转化为制定新行业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的契机。
当林青拖着疲惫却坚定的步伐回到办公室时,安向宇和李一舟都在等他。李一舟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做得对!公司支持你!”
而林青知道,承诺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在于如何在创新的速度与伦理的红线之间,找到那个艰难而正确的平衡点。一条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道路,已然在他面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