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北京当晚,李焕在下榻酒店的套房内与张汝经会面。窗外是首都璀璨的夜景,房间内灯光柔和,让两人脸上的神色格外的轻松。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张汝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拜访了众多的领导,也向他们坦诚介绍了关于发展芯片自主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张汝经在国内有着相当高的威望,由他出面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此次会议能举办的重要原因。
“这是会议的最新议程和参会名单。”张汝经将一份文件递给李焕,神色虽略显疲惫,但眼中闪烁着技术人特有的专注光芒,“比预想的规格更高,几位关键部门的负责人都将出席。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李焕快速浏览着名单,点了点头:“看来,上面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超出了外界的预估。这是我们的东风。”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审慎的乐观,“只要我们能把自主路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讲透,机会很大。”
张汝经深以为然,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调出精心准备的演示文稿:“我已经将核心论点梳理得非常清晰。从技术演进路径、人才储备基础,到中长期产业安全风险评估,数据扎实,逻辑闭环。最重要的是,我们提出的初步方案,并非好高骛远,而是立足现有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的突破,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他的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自信,仿佛真理在握,便无惧任何争议。“我前期做了一些工作,相关部门的领导也非常重视。我认为只要我们把事情讲清楚,在大方向上达成共识是很有希望的。”
李焕听着张博士条分缕析的介绍,连日奔波的疲惫仿佛也消散了不少。他认同张汝经的判断,在如此高规格的平台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理应成为最重要的考量。
“至于这一次之所以紧急喊你过来,也是有管部门的领导想听一听市场应用方面的意见,毕竟芯片最终造出来以后,还是要面向市场的。”张汝经最后强调道。
“辛苦了,明天,我们就用最硬的核、最实的料,去争取这个未来。只要我们准备充分,道理站在我们这边。”李焕很是自信的回答道。
两人又就几个关键的技术表述和应对策略讨论了近一个小时,气氛积极而充满信心。他们都认为,这将是将自主芯片研发推向国家战略层面的关键一步,前景光明。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就在这同一片夜空下,柳老爷子书房的灯也亮至深夜。在柳老爷子以“探讨产业发展大计”为名的邀请下,几位明日将在会议上拥有重要发言权的学者与官员,悄然齐聚于那间陈设典雅的书房。
茶香袅袅间,一种“更为务实”的论调,已随着温和却不容置疑的话语,被深深地植入到某些人的心中。
第二天上午,当李焕与张汝经一同步入会场时,一股异于寻常的凝重气氛便扑面而来。椭圆形的会议桌旁,端坐着能决定产业走向的关键人物,但某些人回避的眼神和刻板的姿态,让李焕敏锐地察觉到,昨晚的北京,绝非表面那般平静。
会议在主持人简短的开幕后直奔主题。张汝经率先发言,他以技术专家的严谨,清晰地展示了自主芯片研发的路线图,从设计软件、核心Ip到制造工艺,层层推进。
“各位领导,”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命脉不能永远攥在别人手里。我们当下的战略性投入,是在为未来十年的产业安全与竞争力筑基。每一步自主突破,其战略价值都远超短期的商业利润。”
凭借扎实的数据与清晰的规划,张汝经的发言在初期赢得了不少与会者颔首认可。
然而,反对的声音如期而至。坐在张汝经对面的一位资深学者——昨夜书房中的客人之一——推了推眼镜,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开始了反驳:
“张博士的理想主义情怀,我个人非常敬佩。但我们制定国家产业政策,必须立足于冷酷的现实:全球半导体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高度专业化、全球分工的成熟体系。”
“我们若执意从头构建全产业链,所需投入将是万亿级别的天文数字,且技术追赶的成功概率,恕我直言,微乎其微。”
他环视全场,刻意加重了语气:“更危险的是,这种试图‘闭门造车’的模式,会导致我们的技术体系与国际主流严重脱节,最终使我们的产品被排除在全球市场之外。”
“我们为何要执着于‘重复造轮子’?充分利用全球化的便利,进口最先进的芯片,将我们宝贵的资金、人才集中于更具比较优势的应用开发和市场拓展上,这才是效率最高、风险最低的康庄大道!”
“自主开发,听起来很壮烈,但极可能是一场劳民伤财的战略误判,最终拖累我们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
这番与攻击力十足的的言论,如同一盆冷水,让张汝经瞬间愣住。他脸上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这种临阵变卦让他措手不及。,
他实在有些不明白,明明已经事先沟通好了,为何突然反悔,这种错愕让他一时竟不知如何组织语言进行有效的反驳。
“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造轮子’!”
就在冷场之际,李焕沉稳的声音接过话头,不高,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量,清晰地传遍会场。
“这是要掌握我们科技发展的‘方向盘’!”他目光锐利地直视那位学者,“你所依赖的‘全球化’,并非免费的午餐,它建立在脆弱的战略平衡之上。”
“一旦地缘政治风云突变,别人随时可以卡住我们的脖子。到那时,我们庞大的互联网应用生态、先进的智能制造业,都将因无‘芯’可用而崩塌!你所推崇的‘效率’和‘市场优势’,在核心技术断供的面前,不堪一击!”
“李总未免太过危言耸听,说得直白些,有些杞人忧天了。”对方代表轻笑一声,带着刻意的不以为然,“商业世界讲究的是共赢。全球芯片产业格局稳定,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对方有成熟的产品。在能保证其合理利润的前提下,我实在想象不出任何 理由,对方会主动停止供应?”
“难不成,他们会放着真金白银不赚吗?”
这句“有钱不赚”的反问,极具煽动性,瞬间在会场内激起一片窃窃私语,原本清晰的路线之争,被巧妙地扭曲成了一个关于“商业理性”的质疑。